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两个相同容器里盛有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小球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F乙 C 【解析】 【详解】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
由图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浮力等于重力;
因同一个小球的重力一定,所以小球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甲=F乙.故C正确,ABD错误。
2.如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变大
C.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B 【解析】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D.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你走向平面镜时,进入眼睛的反射光线夹角变大,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故B正确; 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故C错误;
D.当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也将靠近你,故D错误; 【点睛】
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征的掌握,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
“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特点: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正确,不符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错误.符合题意.
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掌握分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4.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C
【解析】A.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
B.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错误;
C. 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5.妮妮的新家中有150W的电视机一台,300W的洗衣机一台,100W的电冰箱一台,2200W的柜式空调机一台,250W的电脑一台,800W的电饭锅一只,40W的照明灯8盏,则安装电能表时,选用以下哪一种电能表最合适 A.220V 5A C 【解析】 【详解】
小敏家中所用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的总功率为:
P总=150W+300W+100W+2200W+250W+800W+40W×8=4120W;
A.电能表的最大功率:P=UI=220V×5A=1100W<4120W,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能表的最大功率:P=UI=220V×15A=3300W<4120W,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电能表的最大功率:P=UI=220V×20A=4400W>4120W,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电能表的最大功率:P=UI=220V×30A=6600W>4120W,太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A 【解析】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详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
B.220V 15A
C.220V 20A
D.220V 30A
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7.工人用图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拉力的功率为120W.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是2700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8m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D.工人用的拉力大小为150N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有用功:W有=Gh=450N×2m=900J,故A错误;
B、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故B错误; C、总功:W总=Pt=120W×10s=12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900J==75%,故C正确; W总1200JD、工人用的拉力大小为:F=
W总1200J=200N,故D错误. ?s6m8.家庭用电吹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选择开关,实现吹冷风或吹热风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如图中的四种电吹风电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是( )
A. B.
C. D.
A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2、3时,电路为电动机的简单电路,电吹风吹冷风;当触点接触1、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故A符合题意;
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B不符合题意;
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或2、3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当电路无法实现电动机单独工作,即无法吹冷风,故C不符合题意;
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当触点接触2、3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9.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A 【解析】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对人做功,故A符合题意.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依靠的是小球的惯性,小球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没有力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人给书包一个向上的力,书包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书包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杠铃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