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30道题,每题0.4分,共30道
题)
1、班级制定规章制度是平行管理。
2、现代的教学观倡导教师是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3、家庭背景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个体发展奠定基础。
4、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和政策具有主观性,并且相互影响。
5、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关系。
6、老师动强教学材料的外联系与表现形式
7、所谓再认是指时机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够把它在头脑中重现出来。
8、一般来说,场依存型强的学生的成绩要比场独立型强的学生差。
9、古人苏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明人的情绪两极可以寻找一个平衡点。
10、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的展开各项工作是班级群体形成的标志。
11、洛克的白板说体现了外界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个题好奇怪,说外界环境在教育中,那么应该是错的吧?不是应该在身心发展中嘛)
12、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动机,重视对异常行为的研究。
13、中学生机械识记的效果优于意义识记,因此教师更应加强教学材料的外部联系表现形式。
14、只要个体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变化就可认为个体进行了学习。
15、学生心境管理属于学习策略里的认知策略
16、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和改造气质特征。
17、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18、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去自我中心主义。
19、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一对重要的关系 20、学生心境管理属于学习策略里的认知策略。
21、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评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心里测量法。
22、只要学生有足够学习的时间就能学会的是(掌握学习)
23、同伴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奠基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24.教师的专业情操是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受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25、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或改造人的气质特征。
26、“身教重于言传”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27、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8、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29、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30、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棵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过硬的教学基本素质。
一、不定项选择(20道题,每题1.8分,共36分)
31、众多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不同,可以分为:
A范例式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注入式教学 D灌输式教学
32、干部轮换制是哪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3、高成就动机的人的特征
A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B喜欢容易完成的任务 C ...能力强 D把失败归因为 努力程度不够
34、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依据改造人的特征
35 只要学生有足够学习的时间就能学会的是(掌握学习)
37.课堂纪律的特征:( )
A约束性 B强制性 C标准性 D自律性
40.班干部轮换体现( )
A常规 B平行 C民主 D目标
42智力与成绩的关系( ) 这道题45上有,时间紧迫 我抄不出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