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战略决定成败(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0 7:37: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 持这种观点的以知识分子从商者居多,他们经营企业总想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想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但是对于经营活动,用赢利的眼光和用兴趣爱好的眼光去判断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大学生和机关干部一般不会出去擦皮鞋,哪怕擦皮鞋赚的钱比他们可能拿到的工资高得多。浙江的南成辉就是以擦皮鞋起家的,而很多人即使知道擦皮鞋赚钱他也不干,因为这不符合自己的专长,不能发挥其兴趣爱好。企业家如果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与赢利融为一体是最佳的,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就需要把赢利放在第一位,把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放在第二位,否则就是错位。

5.千方百计地圈钱

许多企业家经营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千方百计圈钱。圈钱有很多方法: ? 集资

企业以各种名目集资,有的以卖楼花集资,有的以植树造林集资,其实都是圈老百姓的钱。

? 贷款

即是从银行借贷,这是圈国库的钱。 ? 吃政府专项资金 国家经常会出于扶持、鼓励某个行业成某些项目的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有的企业就专门设立符合这些要求的项目,专吃政府的专项资金,圈政府的钱。

? 以融资和合作的方式圈钱

以融资和合作的方式,将钱从其他企业的账户转到自己的腰包里。 ? 以资本运作的名义从股市里圈钱

首先是股份公司上市,随即发行新股,圈股民的钱,然后借壳上市,增资配股,再一次圈股民的钱,最后以股份公司做抵押贷款圈银行的钱。

第三讲 抢先战略板块(上)

金钱至上战略(二)

(二)金钱至上——企业家精神的精髓

1.赢利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家经营企业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是在推动历史前进,促进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以赚钱本身就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许多企业家不以赚钱为荣,非要去从政、参政、议政、闻政,这种现象的后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 生产力被生产关系束缚

这个时候生产力的发展本身表现为要解除生产关系对它的束缚,所以要革命,要推翻旧的制度,改变旧的和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个时代的主题表现为革命、战争、改革,因而战争英雄、革命领袖、改革家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这个时候历史主题与时代的主旋律重合,人类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

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历史的主题与时代主旋律完全重合,发展生产力就成为时代的头等大事,企业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所以赢利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2.赢利面前人人平等

赢利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赢利面前是平等的,为什么是平等的,有

以下几个原因:

? 任何企业的资产都是一种社会的承载

一栋楼房、一所厂房,它的所有权归属虽然不同,但是它的承载形式都是社会承载; ? 任何企业都在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

从就业角度而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为社会提供就业,都要发工资; ? 任何企业都是国家财税的来源

国家财政从企业生产者那里获得税收,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为国家纳税;

?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企业赢利后就会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进入下一轮的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国家财政提供税收的经济循环中,以更大的社会贡献存在于社会之中。

上述四点任何企业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被企业家个人消费掉的资产。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国家所有,企业家个人消耗了不应该消耗的部分就是侵占国家财产。民营企业的资产属个人所有,企业家可以任意消耗自己的财产。

抢先战略(一)

“好”与“快”的抉择是企业战略的永恒话题,很多人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好的产品质量最重要。事实并非如此,企业以赢利为最大目的,对企业而言,“快”才是最重要的,快比好更重要。

【案例】

茅台是国酒第一品牌,其质量远在五粮液之上,然而茅台的市场销售和占有情况却不如五粮液;“脑白金”与“美乐通宁”、“太克激素”是同类产品,质量也相同,但脑白金年销售十个亿,而太克激素、美乐通宁却举步维艰,很多厂家难以为继,甚至倒闭;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在一百周年纪念日时推出一种新配方,该配方经过20万次口味测试,新可乐的口味要比旧可乐好,但新的可乐没有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现实的例子说明,更好的产品未必能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产品质量好的企业未必能发展的好。

(一)第一胜过更好 对于每个人而言,“第一”总是让人刻骨铭心,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考上大学,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赚钱,第一次赔钱,都让人终生难忘。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第一”企业的形象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具体说来,“第一”的重要地位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案例】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一些英国的绅士们很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碰巧而已。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自以为是的绅士还傲慢地流露出了对哥伦布的不屑。哥伦布决定教训他们一下,他拿起一个鸡蛋问道:“绅士们,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面上?”绅士们面面相觑,但谁也想不出办法。这时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的在桌面磕碎一个角,鸡蛋就立起来了。于是,哥伦布说道:“把鸡蛋立在桌面上如此简单,可是在我之前你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发现新大陆也很简单,可是在我发现之前你们谁都没有想到,没有做到。”

1.先入为主优势

人们都关注新鲜事物,当人们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时,第一次进入的信息就会占据这个空间,填补空白,这样的记忆最不容易忘掉,“第一”往往会形成轰动效应。所以做“第一”可以节省宣传费用,同时深入人心。

2.恋旧心理优势

人们总是愿意保持已经拥有的东西,因此,“第一”一旦进入人们的头脑,人们就轻易不会改变对它的偏好。

3.象征意义优势

第一往往被消费者理解为“最好”,甚至会成为一个行业的代名词,这也是“第一”企业的巨大优势所在。

【案例】

吉普车是第一款四轮越野汽车,后来成为这类车的代名词;IBM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大型计算机的企业,曾经一度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代名词。

(二)快比好更重要 “第一”胜过“更好”说明抢得先机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在机遇面前速度比质量更重要,抢占了先机就成功了一半,失去了机遇,再好的产品也毫无价值。

【案例】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但这只是在山上的柴无穷多,或是没有人竞争时才适用。而在这个竞争激烈、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这句话并不适用,快比好更重要。

第四讲 抢先战略板块(下)

抢先战略(二)

(三)追求完美等于追求死亡

在市场经济中,一旦机遇出现就要赶紧抓住,不能为了完美而丢失机遇,否则再完美的事情也亳无价值。

【案例】

IBM就是一个成功的不完美主义者,在IT市场里,电脑硬件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因此,IBM并不追求质量完美,而是不断推出新产品,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超前半拍战略

(一)超前半拍恰到好处 抢先战略并不是越快越好,事实上过于超前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超前半拍则恰到好处,企业要努力成为先行者,而不是先驱——先行者是能够享受到革命成功果实的人,先驱者则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人。要恰如其分地抢先半拍,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只有准确预测出市场需求何时到来,才能知道超前半拍的时间点。

2.决定等待时间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大小,决定等待时间的长短。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提前进入市场,等待市场机遇到来,或者投入资金培育市场、开发市场。实力薄弱的企业则不能等得太久,否则企业可能会倒闭。

3.超越竞争对手

要超前半拍,就要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但超前要有限度,量力而行,不能为了超前对手而超前。如果盲目超前,在市场上遭遇惨败,让对手后来居上,就得不偿失了。

(二)过度超前的代价

1.漫长的等待

企业的超前行为必然会遭遇等待期,如果无法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企业就会亏损甚至倒闭,过度超前会使等待期过于漫长,企业很可能无法负担这样的成本。

2.惨重的损失

企业在等待的时候必须开展市场教育工作,推动市场需求的到来,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过度超前,投资很可能得不到回报,企业在市场需求到来前就会倒闭。

3.巨大的机会成本

选择一个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过度超前会使企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4.巨大的精神成本

过度超前难以得到周围人们的理解,并且往往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相违背,受到体制的约束,企业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精神成本。

5.为行业做贡献

过度超前的企业必须进行市场培育工作,以期待企业所希望的市场的到来,如果企业没能等到市场到来就倒闭,那就成为了行业的先驱,使同行业的后来者受益,这虽然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但对企业本身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第五讲 观念和聚焦战略板块(上)

细分市场战略

企业如果不能成为先有市场的第一,就应该率先进入细分市场,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做第一并不特别难,因为创造新产品类别和细分市场的方法有很多。

1.创造新产品类别及细分市场

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其潜在要求就是要不断细分产品、创造新产品,这就为细分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产品品类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细分市场层出不穷,只要敢想敢做,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

【案例】

脑白金是太克激素,也是美乐通宁,在这个大市场里,它已经无法成为第一。于是脑白金创造了细分市场,注册了“脑白金”商标,率先推出产品的“通肠润便,改善睡眠”功能,并且以送礼为诉求,进入了送礼的细分市场,成为了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

2.大力促销

企业在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后要大力促销,以维持并巩固市场。首先,“第一”本身就意味着无人竞争,也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在此时促销,可以四两拨千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如果企业不促销,产品很难深入人心,“第一”的效应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抢占大脑战略

抢先进入消费者的头脑要比抢先进入市场更重要,只有抢占消费者的大脑,第一才有效。 【案例】

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牛郎星8805,而不是IBM。但是,牛郎星没有做好促销,而IBM则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深入人心,因此,除了少数专家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IBM首先生产了大型计算机。

(一)如何抢占大脑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快”,在人们还没有形成固定印象之前,迅速抢占大脑。

搜索更多关于: 战略决定成败(讲义) 的文档
战略决定成败(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nroo33yne83uyx9778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