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届高三第一次理综模拟测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1:10: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mg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求出

M(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1 图2 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θ为37o。质量为1kg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g=10m/s2,sin37o=0.6, 25.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间距为l=0.5 m,其电阻不计,两导轨及其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30°角.完全相同的两金属棒ab、cd分别垂直导轨放置,每棒两端都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两棒质量均为m=0.02 kg,电阻均为R=0.1 Ω,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2 T,棒ab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上匀速运动,而棒cd恰好能够保

2

持静止.取g=10 m/s,问:

(1)通过棒cd的电流I是多少,方向如何? (2)棒ab受到的力F多大?

(3)棒cd每产生Q=0.1 J的热量,力F做的功W是多少?

26.(14分).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mol/L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 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

(3) 戊的单质与X反应生成的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

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 写出少量Z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右图电解M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

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

欧盟原定于2012年1月1日起征收航空碳排税以应对冰川融化和全球变暖,使得对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请运用化学反应原

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__K2Cr2O7+__ →__CO2↑+ __K2SO4 + __Cr2(SO4)3+__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

CH3OH(g) △H1=-116 kJ·mol

-1

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 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剂

D.使用高效催化

1-1

O2(g)?CO2(g) △H2=-283 kJ·mol21-1

H2(g)?O2(g)?H2O(g) △H3=-242 kJ·mol

2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已知:CO(g)?③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 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右图是上述 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 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

ⅰ)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ⅱ)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

CO(g)+ 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 = 。

-9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5.6×10 为 。 28.(14分)

Na2O2是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确定炭粉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

I. 按下图所示装置(部分仪器未画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石灰水

-5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

A B C

II. 将0.6 g炭粉与3.9 g Na2O2均匀混合,装入A装置中的反应容器,在靠近反应容器口处放

置一张湿润的氯化钯试纸(湿润氯化钯试纸遇CO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生成)。 III.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A装置中的反应容器。

【实验现象】

A装置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氯化钯试纸未变黑,石灰水未变浑浊。 请回答:

(1)在A装置中方框内的仪器可以选用 ,(从①②③④⑤中选出所需要的装置,使仪器装置图完整)

② ① ③ (2)装置B的作用是

(3)通过探究发现,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C === Na2CO3+X,X物质的化学式

是 。

(4)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氯化钯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同时生成另外两种新物质。

已知反应过程中转移6.02×10个电子时,生成53 g P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将装置A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②常温,若使所得溶液与100 mL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pH=7,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6)写出Na2O2的一种重要用途 .

29.(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

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 。 (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

(大、小),原因是 ;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 (大、小),原因是 。

30. (12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

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23

1%NaCl溶液(m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uSO4溶液(mL) 1% Na2SO4溶液(mL) 蒸馏水(mL) pH6.8缓冲液(mL) 1%淀粉溶液(mL)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

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

___、

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

31.(10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

放大示意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

(2)当兴奋在神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

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 的变化。

32.(9分)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 (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需要 的参与。

图,请

搜索更多关于: 2013届高三第一次理综模拟测试卷. 的文档
2013届高三第一次理综模拟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nv0k3ylnp2xn8u9whcj4n25q6nxtf004i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