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的探讨(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5:09: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的探讨

论文提纲:

一、存货计价方法研究的意义 二、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的分类 (一)实际成本计价法 (二)计划成本计价法

(三)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 三、例举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案例比对

四、浅析企业选择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分析 (一)对税收方面的影响 (二)从市场环境影响方面来看 (三)对管理人员业绩的影响

(四)对期末资产价值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五、对于企业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建议

1 / 7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的探究

学号:1234001211257 姓名:马玉婷

【内容提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计划成本计价法、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本文通过对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存在的利弊,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存货 成本 比较 影响分析

一、存货计价方法研究的意义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比重为50%。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购入、耗用或销售存货,原有的存货不断取得,随时间的推移,相同存货的价格或单位生产成本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每个会计期要进行存货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在实际流转过程中,他的实物流转顺序和成本流转顺序是不一致的,只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已发出存货的成本和库存的成本即可。这样,就出现了存货成本的流转假设,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所以,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有直接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发出存货按照什么时间的购买价格或生产成本计价就成为会计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的分类

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同

2 / 7

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按照国际会计的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计划成本计价法、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 (一)实际成本计价

成本计价进行存货核算时,存货收入与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存货的总账和明细账均按照实际成本设置和登记。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1、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这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照其购入或者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成本的基础。采用这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成本比较准确合理,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购进或者生产批次进行具体认定和记载,以辨认其所属的收入批次,这样一来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很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不良手段,因为如果经营不佳,期末利润不高,相关管理人员就会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用以提高利润,或者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因而只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如珠宝、名画、船舶等贵重物品。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广泛采用。

2、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购入或收入存货时,逐一登记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计量原则逐一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的期末存货的成本,存货成本是按照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现行的市场价值;企业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采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繁琐,特别是对于那些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且,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使得存货成本降到了最低,虚增了企业的利润。同时,高估了企业的存货价值。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从税收上来讲,先进先出法假定先购进的存货先售出,这就意味着售出的产品成本是由期初存货和最早购买的存货构成的。这样一来,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虚增当期利润,加大所得税费用的支出。所以这种计价方法适用于经营活动受存形态影响较大与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

3、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a. 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各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

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存货的数量)

b.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c.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优点是实务比较简单,日常在存货明细账中只需要登记存货发出和结存的数量,而不用记录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成本,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缺点是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货物的单价和金额,只有在期末才能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也不能随时知道存货资金所占比例的情况,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3 / 7

4、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的合计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的合计数,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a.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可以

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b.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c.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随时显示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的数量和成本,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二)按计划成本计算

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账和明细账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另行组织核算,并要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将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实施:

1、计划成本的制定

按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正确地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进行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计划成本的制定,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考虑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制定,力求与实际成本尽可能接近,而且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有特殊情况应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做变动。

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的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一般分为超支差异与节约差异两种情况。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不利差异,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有利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计算出存货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 1、重置成本法

该法是指假定用现在市场价格重新购置现有的材料,商品等存货所需发生的成本。按重置成本法确定存货的价值,受市场涨跌的波动,存货的价值也随之波动,因此会使公司的损益发生少计或虚增的情况,不能达成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但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言,以重置成本来反映存货的价值,可以用存货等流动资产来正确衡量公司的知期偿债能力。

2、可实现净值发

可实现净值也可称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正常售价扣除合理预计的加工和处置成本后的收益,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存货的价值时,一般适用于残次,陈旧,冷背等商品或产品的计价。

三、例举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案例比对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其他方法,由于采用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会出现不同的发出、库存存货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损益。因此,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为方便起见,下面以一个例子进行分析。

某企业2003年度购销货情况如下:3月购进货物50万公斤,单价4元;4月购进货物

4 / 7

搜索更多关于: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的探讨(DOC) 的文档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的探讨(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o1tt547po55t2h95x553fre38hic9011b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