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4 数列求和含通项公式与求和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0:25: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微专题54 数列求和问题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数列中的一个易考类型,在已知通项公式的前提下,要通过观察通项公式(或者项)的特点决定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求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辨析能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抓住每种求和方法相对应的通项公式特点,并在练习中熟悉解法 一、基础知识:

1、根据通项公式的特点求和: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aqa1?an?n?p?n?p?q?n?1? 22n?n?1?d 2 Sn?a1n??a1?1?qn?,q?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1?q

?an,q?1?1(3)错位相减法:

n通项公式特点:an?等差?等比,比如an?n?2,其中n代表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关

于n的一次函数),2代表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那么便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

方法详解:以an??2n?1??2为例,设其前n项和为Sn

nn① 先将Sn写成n项和的形式Sn?1?2?3?2?L??2n?1??2

12n② 两边同时乘以等比部分的公比,得到一个新的等式,与原等式上下排列 Sn?1?2?3?2?L??2n?1??2

12n2Sn?1?22?3?23?L??2n?3??2n??2n?1??2n?1 ,发现乘完公比后,对比原

式项的次数,新等式的每项向后挪了一位。 ③ 然后两式相减:?Sn?1?2?22?2?L?21?23n???2n?1??2n?1 除了首项与末项,中

间部分呈等比数列求和特点,代入公式求和,再解出Sn即可

?Sn?1?21?2?22?23?L?2n???2n?1??2n?1

?2?2?4?2n?1?1?2?1??2n?1??2n?1

??3?2n??2n?1?6 所以Sn??2n?3??2n?1?6

对“错位相减法”的深层理解:通项公式的特点在错位相减法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解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等比的部分使得每项的次数逐次递增,才保证在两边同乘公比时实现了“错位”的效果。而等差的部分错位部分“相减”后保持系数一致(其系数即为等差部分的公差),从而可圈在一起进行等比数列求和。体会到“错位”与“相减”所需要的条件,则可以让我们更灵活的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数列求和 (4)裂项相消:

通项公式特点:an的表达式能够拆成形如an?f?n??f?n?k?的形式(k=1,2,L),从而在求和时可以进行相邻项(或相隔几项)的相消。从而结果只存在有限几项,达到求和目的。其中通项公式为分式和根式的居多 方法详解:以an?1为例

n?n?2?① 裂项:考虑an?111?11?(这里),在裂项的过程中把握两fn???????nn?n?2?2?nn?2?点:一是所裂两项要具备“依序同构”的特点,比如这里的

11结构相同,且分母为相,nn?1邻的两个数;二是可以先裂再调:先大胆的将分式裂成两项的差,在将结果通分求和与原式进行比较并调整(调整系数),比如本题中

112??,在调整系数使之符合通nn?2n?n?2?项公式即可

② 求和:设?an?前n项和为Sn

?Sn?1?1111111?1??????L????,求和的关键在于确定剩下的项。通过2?32435nn?2?观察可发现正项中1,所以?Sn?

111,没有消去,负项中没有消去。 n?1n?221?111?32n?3 1???????2?2n?1n?2?42?n?1??n?2?

一般来说,裂开的2n项中有n个正项,n个负项,且由于消项的过程中是成对消掉。所以保留项中正负的个数应该相同。

(5)分类求和:如果通项公式是前几种可求和形式的和与差,那么在求和时可将通项公式的项分成这几部分分别求和后,再将结果进行相加。 例:S?6?11?18?L?2n?3n?1

nn可知通项公式为an?2?3n?1,那么在求和的过程中可拆成3部分:2,3n,1分别求和后

??再相加

Sn??21?22?L?2n??3?1?2?L?n??n? ?2n?12?2n?1?2?1?3?n?n?1?2?n

35?n2?n?2 222、根据项的特点求和:

如果数列无法求出通项公式,或者无法从通项公式特点入手求和,那么可以考虑观察数列中的项,通过合理的分组进行求和

(1)利用周期性求和:如果一个数列的项按某个周期循环往复,则在求和时可将一个周期内的项归为一组求和,再统计前n项和中含多少个周期即可

(2)通项公式为分段函数(或含有??1? ,多为奇偶分段。若每段的通项公式均可求和,则可以考虑奇数项一组,偶数项一组分别求和,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序数的间隔(等差等比求和时会影响公差公比),二是要对项数的奇偶进行分类讨论(可见典型例题);若每段的通项公式无法直接求和,则可以考虑相邻项相加看是否存在规律,便于求和

(3)倒序相加:若数列?an?中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具备规律,在求和时可以考虑两项为一组求和,如果想避免项数的奇偶讨论,可以采取倒序相加的特点,即:

nSn?a1?a2?L?an

Sn?an?an?1?L?a1 两式相加可得:

2Sn??a1?an???a2?an?1??L??an?a1??n?a1?an?

?Sn?n?a1?an? 2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函数f?x??1,求: x2?1?1??1??1?f??f?L?f??????f?1??f?2??L?f?2015? ?2015??2014??2?思路:观察可发现头尾的自变量互为倒数,所以考虑其函数值的和是否具备特点。即

?1?f?x??f???1,所以考虑第n个与倒数第n个放在一起求和,可用倒序相加法

?x?111x2?1???2?2?1 解: f?x??f???21xx?1x?1x?1???12x?1??1??1??S?f??f?L?f??????f?1??f?2??L?f?2015?

?2015??2014??2? S?f?2015??f?2014??L?f?2??f?1??f??1??1??L?f??? 22015??????2S??f????1??f2015???????f2015???????1??f2014?L???????f?2015??2014?????1??f????2015?? ?1?4029

?S?4029 2小炼有话说:此类问题要抓自变量之间的联系,并尝试发现其函数值的和是否有特点(常数或者与n相关),本题求和的项就呈现出倒数关系。另外在求和过程中倒序相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项数的奇偶讨论。

例2:设数列?an?满足a1?2,an?1?an?3?4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bn?n?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n解:(1)an?1?an?3?4

???an?an?1?3?4n?1 an?1?an?2?3?4n?2

M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4 数列求和含通项公式与求和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p0696x7gi05ej21u0rq9kfa2517te00kb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