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决定哲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例:“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例:“哲学开始于仰望苍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①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A.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 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形成不同: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 哲 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误区: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的哲学。(X)
③特点不同:
世界观:零散的、不自觉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 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第 1 页 共 35 页
(2)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 学:概括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总和)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注意: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 ★注意: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因此哲学的指导作用也有促进与阻碍之分。
4.关于哲学内涵的表述
(1)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 2 页 共 35 页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例: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心之官则思” 、 “我在故我思” 、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进 步 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 限 性:A.它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第 3 页 共 3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