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4:32: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读罢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没有今日听领导、校长的演说时的无奈之情,亦没有过分的波澜起伏。文中提出的三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看似易懂,从受教育起便理应理解这几段文字,但细细体味下,又得多上一番思考,自我检讨一番。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甲午战争后,蔡元培才接触西学,在之后便一直提倡新学,提倡民主,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先生少年时一直受传统教育,曾被选为秀才,进入翰林院,而后多次前往法国、德国学习。看似作为一个传统教育得益者的他,并不拥护已被证明出现问题的教育理念,也并不全盘否定,反而是取出其中的精华,而是对道德教育、行为教育和教育自由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也许也正是因为蔡元培先生涉猎知识的范围的广度与深度,而促使他对各家的尊重,推崇学术自由。

演讲之始,蔡元培先生先提及“宗旨”问题,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如何立于世的表现。 历史上记录,那时,蔡元培先生的友人大都认为北大校方腐败,若赴任有碍名声。虽孙中山“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的一番话,蔡元培慨然领命,而他一生亦是清廉正直,丝毫。但是私以为若他不想当亦是不会因此前往,在当时的情况,担任北大校长一职对他亦是无丝毫益处,然而这大概展示的就正正是他所说的宗旨,是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谋一条出路,探索适合中国式自由思想的传播途径。在就职演讲上发表这一番对抱定宗旨的探讨,听众当中定是有不少人会自我反思其进北大所为的是什么,然而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其实也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将来会选择怎样的路继续前进。

然而,这番探讨放于今天亦是能奏效。在大学学习的日子当中,有多少日子是浑浑噩噩地度过,有多少日子里是只为分数而努力,为的明天究竟是什么,也是很少人能无愧地回答。特别在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在扩招之时,就业形势严峻,大学已不像过往是为研究高深学问,更多的人只为了四年后,有更好的出路,有更好工作罢了。专注学术研究的人在当前的环境下,或许比蔡元培的年代更难找到了吧。自然,放于今天,为了自己的将来着想是不会被质疑与非议的,但是如果发现我们更多地是在大学中迷失了方向呢?那就不是单单抱怨世道所可以陈述清楚的了,为何不稳稳抱定最初定下的志向并坚持下去呢?此时不认真审视自己是行不通的。蔡元培先生对当时北大学子的谆谆教诲,也警醒了我们自己未来的道路将是如何,现在依然握在自己的手中。自问如何把握,是否能抱定宗旨呢。“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正大所指像是没有明确点出,但是已接受十多年教育的,其意义已是在各人心中明了清晰。

二曰砥砺德行,对自身行为要有所约束,不可随波逐流做出败坏德行之为。德行,从孔子起,便是中国教育中的一大主题,“人之初,性本善”,看似从出生起,有良好的德行是与生俱来的,只在于是否坚持。而在此处,蔡先生则认为良好的德行应经过磨砺。

大学生所受教育理应已是最多,然而对于世事是非亦是该有一正确的判定,切不应该简单地被流俗所染,对事物不加以是非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此“砥砺德行”与上的“抱定宗旨”大概是出于同一种考虑,坚定地抱有正大的宗旨,又如何不以经过磨练后的德行来为其付诸实际的行动呢?磨砺,便应是对事物多一份关注,非他人所说的便要全篇接受,加上独立思考与见解,并坚守自己的立场。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并非最多人的所为便是正确,以当前来说,种种反例小至穿越马路的问题,大可及爱国情绪的发泄。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不仅仅是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颓靡的风气所染,更是提出

了学生理应自立为标榜,带动中国高等教育之风气。在当时的情形,大学就只是部分人研究大学问的场所,与普通的老百姓或是在高位者格格不入。然而蔡先生所提出的的是,大学生应以作为榜样,对整个风气起一定的带头作用,并非是要脱离群体,独树一帜。没有传统文人,有学问、有知识的人的那一份高傲、孤立,而是贴近了时代的进程,真正开始把大学中的人这一群体作为对社会、对现实有所影响的人来看待、来自立。

最后,蔡元培先生对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期望,是敬爱师友。此“敬与爱”,是平等的一种关系与礼仪,与传统的教育当中不平等的师徒关系有别,是出于感谢、感恩的一句“谢谢”。

大学的教育应与大学前的基础教育有所区别,是建立在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能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与专注的考虑。虽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但却也是不可以脱出为人最基本的社交工具——礼仪。并非如孔孟之道,万事都得待之以礼,而是做到感恩,出于内心所表现出的礼仪。因此,是敬爱。自然这不仅是学校中会出现的敬爱,而是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便体现出来的敬爱,是让身边的人都会为之一笑的敬爱。或许普通人轻易便可做到这处,但能读大学者,大多博览群书、有所专长,自恃过高者或因专注学问而忽略礼仪者定也是不少。如此,蔡元培先生会期望学生做到这一点。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全文的最后一句,虽看像是就任校长的一句敷衍之话,而实际上蔡元培先生亦是如此做的。在多人在与蔡元培先生的回忆当中,有不少都提及了通信,哪怕当时仍是偏远地区的一个无名女子的秦德君所寄之信,蔡元培先生亦是回了信,丝毫没有官僚做派。对于学生所提及的建议,亦是多番考究,乃至重看当时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学情况,与之做比,只为携学生们共创出一个更好的北大。此外,蔡元培先生一直都贯彻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而与学生、教授的交流这一点,亦是体现了他这一原则。相比与讲学生驯化为说着同一种话的人,蔡元培先生更是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想,能得出在学术上独特的思考,而北大则作为一个能包容各种观点、各种声音的平台,蔡元培先生则是充当着学生与这个平台之间的媒介。然而,忆起一年前,一则北大将与十类学生进行会商,其中一类为“思想偏激”的新闻,引起了强烈的质疑与争议。“思想偏激”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北大此为是否与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原则有所矛盾呢?若是“思想偏激”的同学真是过于极端,对社会安全有害的人,那么这会商制度看起来亦是有理。但若这些同学只是发出了与大多数人相违、不同的声音,又有何必要?引用一部电视剧的语录“和谐不是一百个人说同一番话,和谐是一百个人有一百句不同的一番话之余而又互相尊重”,这大概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了吧。

虽说蔡元培先生有其教学的宗旨,贯彻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但是在其就任演说上,却是全然没有提及。全篇演讲,其希冀的三点大多是讲及为人之根本与修养,也是有其原因的吧。我认为,人应当有优秀的德行,有良好的内心,其所学的知识才能用于有用之处,此时其所拥有的思想,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非学他人之所云云。自然对于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思想,便当是没有去兼容并包的意义了吧。

这篇演讲,仍有部分的思想不为我们现在的情况所适用,大多看起来都过于的理想化。在保护个人利益的意识在被逐渐强化之时,没有谁会对学生入大学,为为官或为致富而提出非议。此时的大学已包括了当初的专业学校与大学之功能,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成了大学的首要作用,只研究学问看似也是无法真正地能在社会当中生存下去。为自己之利益而进入大学,无错,但现当代学生又是是否能抱定宗旨、是否能砥砺德行,仍是决定未来之路的关键之处,大概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己的品行不仅仅决定大学四年的生活与出路,而是以后未来知道死去前的生活。对于此方面,尚应没有人会自以为能特殊吧。

要做大学问者,或是只是想过属于自己生活的大学生,通过蔡元培先生的三个希冀好好审视,对自己的四年,乃至是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份不是满分,也至少是对自己负责的规划吧。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pbly2wfff47hq710eg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