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2 1.前言?????????????????????????????3 2.定义?????????????????????????????3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3 3.1商周时期?????????????????????????3 3.2春秋战国时期???????????????????????3 3.3魏晋南北朝时期??????????????????????3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3 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4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4 .2按照占有者身份??????????????????????4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4 6.1借景种类?????????????????????????4 6.1.1近借?????????????????????????4 6.1.2远借?????????????????????????4 6.1.3邻借?????????????????????????4 6.1.4互借?????????????????????????4 6.1.7应时借????????????????????????4 6.1.6俯借?????????????????????????4 6.1.5仰借?????????????????????????4 6.2借景方法?????????????????????????4 6.2.2增加高度???????????????????????4 6.2.3借虚景????????????????????????4 6.2.1开辟透视线??????????????????????4 6.3借景手法?????????????????????????4 6.3.1抑景 ?????????????????????????4 6.3.2添景 ?????????????????????????5 6.3.3夹景 ?????????????????????????5 6.3.6漏景 ?????????????????????????5 6.3.5框景 ?????????????????????????5 6.3.4对景 ?????????????????????????5 6.4借景内容?????????????????????????5 6.3.1 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5 6.3.2借天文气象景物????????????????????5 6.3.3借人为景物??????????????????????5 7.总结?????????????????????????????5 8.参考文献: ??????????????????????????6
园冶——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马昕璐
摘要: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关键词:园冶;借景;造园
1.前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这本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也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书中把“因”与“借”相结合,系统的讲述了我国造园技术的各个层次。在此处,“因”所指的是院内,主要说明的是如何利用园址自身的条件加以改造与加工。“借”则指的是院内外景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在此书中特别强调的是“借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他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在园中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墙,使园内外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遇到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2.定义: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之一,指的是建造者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我们所贴近的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如此而形成了格局不同,但在总体之中又会相辅相成的新景色。这一手法所形成的景物在园林中占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把各种在形态、声音、气味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原本的景色空间中来,使的原本的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由于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从而形成了现在多样的园林景色。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3.1商周时期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3.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3.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园林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得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
可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 5.2按照占有者身份
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6.1借景种类 6.1.1近借。
在园中眺望点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6.1.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6.1.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6.1.4互借。
两座园林或者是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6.1.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者相邻寺院的高塔。 6.1.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美好景物。 6.1.7应时借。
借助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者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河即时的动态景观。
6.2借景方法 6.2.1开辟透视线
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6.2.2增加高度
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6.2.3借虚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