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六畜”。A、C、D都与题意不符。
3.【解析】选B。题目表格显示自战国后期以来,由于小农经济生产的不稳定性,生产效率非常低,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4.【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秦代官营手工业工匠必须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名字,若发生质量问题,定追究其责任,这反映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A、C、D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5.【解析】选C。欧洲对中国瓷器的大量需求,推动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的出现,大量绘有欧洲图案的瓷器被生产出来,来满足欧洲社会的需要。
6.【解析】选C。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江南市镇大量涌现,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市镇的发展。
7.【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都分割了中枢机构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权,故④结论错误。①②③表述符合史实。
8.【解析】选D。18世纪末的对外交往中,中国广州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仅留广州一口贸易,故选D。
【变式备选】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唐朝经济发展。从作者元稹诗中的“党项”“吐蕃”“长安”以及其他各地的特产即可知选C。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由材料前后的对比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内部已经出现了经济的专业化分工。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分析能力。知识点:土地制度。关键: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正确选项为A。
11.【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相对比较封闭,①是经济根源,②③是政策因素,指南针的发明有利于航海,可排除④。
【变式备选】“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5 -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C。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由于日本倭寇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由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政策,A、B、D都属片面理解,答案为C。
12.【解析】选A。明朝瓷器上有大量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说明中国之外的地区对中国瓷器有不同的需求,这推动了中国制瓷业相应的变化。
13.【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1)题,从宋代城市商业时间地域特点、商业交易量、人口、商业服务等信息回答。第(2)题,材料反映了商业流通于全国,皇室、贵族经商,海禁政策等信息,从这些活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题,可根据对材料三的概括来回答,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特点是指专业性强,分布密集。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1)商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商品交易量很大,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许多娱乐场所,出现大量服务性行业,出现许多流动人口。(6分)
(2)有利于促进全国性市场形成,有利于改变轻商的观念;但贵族、皇族垄断商业将破坏商品经济的公平竞争,海禁政策阻碍对外贸易发展。(6分)
(3)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2分)影响: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答“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4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从劳动力、经营方式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体现农本商末的思想,其有两方面的影响,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第(3)题新现象是商帮的出现,原因则分析晋商自身的优点。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生产模式:小农经济。(2分)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分)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③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影响:①强化了自然经济;(1分)②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商业资本活跃。(2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亦可得分)(2分) (4)①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1分)②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2分)③
- 6 -
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1分)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