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学习共同体为依托,促进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发展
作者:贾春燕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10期
摘 要:为了促进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运用学习共同体理论,通过促进大学教师、师范生和小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小学英语教育专科课程的设置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学习共同体;课程发展 一、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二十世纪末,“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受到教育学家的重视,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学者们先后提出“探究共同体”(M.upmna,1988)、学习者和思想者的共同体(A.Borwn and CamPione,1990)、知识建构共同体(斯坎德玛利亚伯瑞特,1993)以及学习共同体(CGTV,1995)。尽管这些术语有些差异,但研究人员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其成员围绕共同的主题,使用相互认可的规则和工具,根据各自的具体分工,在“做”中学。事实上,学习共同体也只有在其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共同努力来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时,才能得以形成。学习共同体强调具有不同背景文化的学习者,利用各自的专长,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其共同协商确定的学习目标。
1995年学者赫德等提出“持续探究及改善的共同体”(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development)的概念,随之出现了“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赫德等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分为五个维度,即支持性及共享领导、支持性条件、共享的价值和愿景、集体学习与学习的应用和共享的个人实践。
杜福则认为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保证学习的原则、协作的文化原则和以结果为焦点的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以学习者的困难为任务驱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不断进行专业对话,共同努力解决任务。 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创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实现者以及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但自身专业发展状况令人担忧。高校教师知识更新与课程设置脱轨,很多研究并不能真正服务于课堂。其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像科研成果那样可以量化考核,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教师不注重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活动缺乏活力与现实实际情况脱节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