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打印版
2.3 循环结构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教科书通过实例介绍了循环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实例来分析循环结构,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维目标
掌握循环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框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结构,会设计循环结构. 教学难点:设计循环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希望看到的是碧水蓝天,大家知道工厂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吗?污水进入处理装置后进行第一次处理,如果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需要再进入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直到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装置是一个循环系统,对于处理需要反复操作的事情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反复操作,今天我们学习能够反复操作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一条没有分支的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选择结构,选择结构像有分支的河流最后归入大海.事实上,很多水系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 2.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算法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讨论结果:
1.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求和等.
2.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的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框,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图1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数学打印版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设计算法,输出1 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框图. 分析:这个问题很简单,凡是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数都是15的倍数,由于1 000=15×66+10,因此1 000以内一共有66个这样的正整数.
解:引入变量a表示待输出的数,则a=15n (n=1,2,3,…,66).
n从1变到66,反复输出a,就能输出1 000以内的所有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数. 算法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点评:像这样的算法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其中反复执行的第②部分称为循环体.
变量n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称为循环变量,第①部分就是赋予循环变量初始值,预示循环开始.
第③部分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称为循环的终止条件. 变式训练
请用算法框图表示前面讲过的“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解:算法框图如图3:
图3
例2 阅读图4中所示的算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变量y在这个算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个算法的循环体是哪一部分,功能是什么? (3)这个算法的处理功能是什么?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数学打印版
图4
解:(1)变量y是循环变量,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
(2)算法框图中的第②部分是循环体,其功能是判断年份y是否是闰年,并输出结果; (3)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算法的处理功能是:判断2000~2500年中,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不是闰年,并输出结果.
点评:需要反复进行相同的操作,如果按照顺序结构来描述,算法显得十分烦琐,不利于阅读,如果采取循环结构来描述,算法就显得简洁、清楚.循环结构是一种简化算法叙述的结构. 变式训练
观察下面的算法框图(图5),指出该算法解决的问题.
图5
1111
解: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该算法是求+++…+1×22×33×499×100的值.
思路2
例1 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算法框图. 解: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
精心校对版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