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12:11: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 【识记 】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识记 】管理的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用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

(理解)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有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不仅贯穿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前的调研,作业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

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在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 【识记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2. 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3. 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领会】: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1、管理产生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二个方面:1、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称为作业活动。2、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称为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人类的群体活动形成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领会】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和效果来衡量。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效果: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效果的具体的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利润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衡量效果的一种客观指标。 效率是正确的做事,效果是做正确的事。

【识记】管理者的概念: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

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组织的成败兴衰。 【识记】管理者的分类:

A 根据所处层级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B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1、高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总目标、总战略。包括CEO、董事长、总经理。

2、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包括: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地区经理。

3、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比如组长,护士长。

综合管理者:负责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是全能管理者。比如总经理,具有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 专业管理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比如行政经理、财务经理。

【识记】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一、人际角色:

1、挂名首脑角色(参加社会活动、宴请客户、带领导参观企业), 2、领导者(激励指导员工)

3、联络者(与内部员工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二、信息角色:

1、监听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信息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2、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有关信息时,扮演发言人) 3、传播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时) 三、决策角色

1、企业家(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2、混乱驾驭者(调节各种争端)

3、资源分配者(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4、谈判者(为组织利益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 【识记】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A 技术技能:某以专业领域的程序、技术知识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比如: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

B 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公事的能力。

C 概念技能: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有效管理者的突出特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激励人们使其融合为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对中高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高层强调概念技能、中层强调人际技能、基层强调技术技能。

【领会】 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工作数量多,质量好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之为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决定组织的效率,成功的管理者决定组织的效果。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中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则》,标志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 管理学的特点【领会】: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辩证唯物法,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方法。

考试题目汇

1.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2. 协调人类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是 (管理) 3. 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是:管理 4. 管理工作是一切有组织的协作所不可缺少的,是 哈德罗孔茨提出的 5. 对管理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是 法约尔 6. 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讲究的是效率 7. 管理职能是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 8. 法约尔是最早进行管理职能描述的。

9. 管理者要善于识别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现这属于

管理的控制职能

10.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11. 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是 管理者.

12. 衡量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是利润 13. 部门主任属于中层管理者 14. 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称为角色 15. 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16. 综合管理者属于管理的全才,是全能管理者。

17. 当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

待有关领导参观企业时,在扮演_____挂名首脑角色

18. 当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他们

扮演了监听者角色

19. 当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扮演资源分配者。

20. 高层管理者更强调概念机能, 21.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科学管理原理》 22. 管理学还是一门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

过程中,管理学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体现了管理学的(发展性)

23.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何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

体现了管理学的(历史性)

24. 人类的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25. 组织可以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26.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7. 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

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8. 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

金利润率。

29. 高层管理者包括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其他高级经理人员。 30. 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31. 人际关系角色主要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32. 信息传递的角色具体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 33.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34. 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的技能主要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5. 管理者从事的活动包括: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 36.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3个: 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 37. 管理学研究的一般管理,往往以工商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38. 管理要以人为中心,管理者要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

础。

39. 基层管理者所关心的是具体的 战术性工作。 40. 人际技能对于高中低层管理者一样重要。高层看中概念,基层看中技能技能。

简答题

一、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 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B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C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二、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A管理活动范围更广,不仅贯穿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

B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管理活动中,不仅能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C 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如果管理者参与作业工作,可以促进与下属的沟通和理解。

三、管理者的概念: 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 离开管理者,就不存在管理。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四、管理的有效性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A效率。 所谓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 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组织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较少的资源投入,如果组织能够活动同样甚至更多成果产出,也具有高效率。 B效果: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利润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差额,是衡量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搜索更多关于: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的文档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第一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qfac7307q1xkfw968ko77t6k14pg601b5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