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集聚在这个走廊上去发挥它的集聚效应,城市发展都是通过集聚。城市和农村不同,农村是到处撒胡椒面,城市是集聚起来,集聚度越高,效益越高。未来我们走什么路?通过三个南北的轴和东西两个带,大家注意到这个颜色不同,一个是实线、一个是虚线,实线包括我们铁路、高速公路,为什么指向东莞是向这个方向而不是那个方向,都是有具体定位。东西向为什么用虚线?它的联系方式时间回弹性一点,包括实现要2020年后才能实现。但是现在开始有些局部要形成,为未来长远发展。比如跨珠江通道,这条江中马上要实施了,也许在2020年之前能够实施。但是还有一条,可能2020年前还实施不了,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是我们一定要先预留起来、控制起来。包括往东部走,还有大家注意到中心的问题,像这个带都在特区内东西带上,一个是福田罗湖中心、一个是前海中心,大家看得出来现在除了这两个中心比较集中在特区内,但是特区外又增加了很多中心,我们叫副中心,现在五个:龙岗、龙华、光明、坪山、盐田。这几个把它级别提高,意味着我们要向特区外倾斜,尤其这么多点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拔高几个高地,产生辐射力的这么一个中心,这样我们特区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才能提高。尤其我们龙岗这个圈画的大一点,我们一直希望龙岗发挥深圳辐射整个东部地区,就是我们深圳以外的东部地区他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跟惠州的联系,和粤东地区联系,也许他就是一个前沿,是一个桥头堡,为什么我们把体育新城布置在这个地方,三号线能够过去,这样就很快能够形成龙岗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十年之内,龙岗可以在现在基础上大大提升,包括坪山和光明,我们都把它整个建设标准都按照中心这个标准去提高、拔高。包括龙华,随着枢纽站形成后,龙华又将会是一个更高的中心。所以“三轴两带多中心”虽然这句话很简单,但是里面背后可以解读的东西很多。我相信随着这一轮总体规划批复的内容后,下来我们还有时间慢慢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如何分解每一个地区不同的一些功能定位和它的布局要求。
规划发展研究中心邹兵:“三轴两带多中心”这个结构的理解确实是我们城市总体规划最核心的内容,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深圳城市规划代表着一个很先进的水平,最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的布局上,我们过去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在不同阶段引导城市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也有不同特征空间结构。我们1986年的86版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确定了一个以特区为空间的规划单元,确定了富有影响力的带状组团结构,打破了摊大饼模式,适应了深圳经济特区起步发展需求。96版城市总体规划很大的突破是把整个规划范围拓展到195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一个网状组团结构,当时也是三个发展轴带,这是适应了深圳特区高速发展需求。这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有什么特点呢?“三轴两带多中心”这是适应了我们目前城市面临紧约束条件下一个城市转型空间发展需求。首先在面临自身空间紧约束条件下,我们更强化区域联系,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结构,也是一个强调区域协作的空间结构,我们看三轴,向北分别联系广州、东莞、惠州甚至北部的江西、湖南等地区,与我们珠三角城市发展规划空间结构联系,向南紧密联系香港,包括西部的深圳湾口岸、中部皇岗口岸、东部的罗湖口岸以及正在建设的莲塘香园围口岸。从纵向三条轴考虑了深港紧密合作以及与珠三角各大城市紧密衔接。“两带”是我们这次空间做出了一个重大举措,两条发展带,向西跨越珠江,向东联系粤东地区,北部发展带联系中山将门,南部发展带联系珠海、澳门。向东,北部连接惠阳,南部联系大亚湾。突破空间限制,向更大范围拓展我们空间的需求。
人口控制在1100万内,如何完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尹强院长:这次《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刚才许主任介绍是一个真正转型的规划,它转在哪?最重要就是转在原来经济增长方式向效益性发展、科学性发展转变。这不但体现在建设用地方面,同时总体规
划也对城市人口进行合理控制。深圳基本情况是1952平方公里,能够用的土地也不是很多,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随着深圳的发展,我们考虑需要有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到1100万这是一个常住人口规模的概念,包括了我们户籍人口、暂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这并不是我们规划师一个预测,我们规划师不可能对未来十年做一个精确预测,但是这1100万人口是体现我们规划调控的一个目标。也就是2011年我们城市人口尽可能按照1100万人口进行调控。为了达到调控目标,我们需要有些不光是在土地方面等等给予调控,可能更重要是在政策方面给予调控。我想这个调控难度也是很大的。但是这个调控也需要多方面支持。比如说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发挥产业、人口规模结构调控作用,加强规划对人口分布空间的合理引导,通过公共政策调控实现我们城市人口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合理化,这是从产业方面。第二方面,我们要制定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落实吸引高素质人才措施。第三,通过建设和谐社会,适度提高户籍人口比重,实现以社区为平台人口属地化管理。这是1100万人口,但是我们也考虑城市发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这次规划也预留了比较大的弹性,我们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面预留为1500万人口做了一定的规划安排。总之,我们想人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1100万人口是我们规划调控的目标,不是简单预测的目标。
规划国土委许重光副主任:1100万不是说我们说准了到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就是1100万,而是说1100万是一个理想、合理的人口规模。1100万跟城市发展,包括生态发展、产业发展是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包括用地的发展。我们希望朝着这个目标,我们知道人口是很难规划的,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控制的方向和目标。这个方向目标就是1100万。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数字也许我们是打不住,怎么办呢?我们提出一个按照我们深圳历来十分重要的经验,在基础设施安排、城市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一个1350-1500万这么一
个规模进行预留或者叫弹性。这个在简单批复是看不到详细内容,只有通过阅读详细文本后才能知道后面的内容,包括在人口规划方面怎么样实现调控,这个在以往城市规划里面不大会去关注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而我们这次方向重点,我们不仅仅提出一个合理的目标,我们还提出了关于调控的一个方向和手段,包括怎么样采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怎么样采取公共财政的一种方式,以及土地供给,我们过去是你来多少,我就供多少。我们现在要采取以供来定需,现在是以需定供。通过这样一种有效方式来实现我们这样一个目标,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虽然这个目标可能是比较难的,我们知道未来随着全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尤其向深圳这样一个大城市转移,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城市有没有一种有效方法使得人口流动是一种有序的、合理的,虽然有外部因素,但是我们自己本身要采取什么方法,这是我们这次规划其中一个亮点。
关于特别政策区域
规划发展研究中心邹兵:原来我们一般做一个规划的时候对它的实施采用一种比较均衡的,没有差异化的实施方式。这次我们把它分为一般和特别政策地区,进行一个差异化管理。特别政策地区我们定义是对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重要地区,包括我们设立了战略发展地区、重点开发地区、优先更新地区、生态改善地区。对于战略发展地区,我们指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区域价值。这里我们选择了两个,一个就是刚才许主任讲的大规模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前海。另外一个就是沙井西部,机场以北这块区域。前者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中心,后者作为高端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第二类是重点开发地区,主要包括现在大力推进的四大新城以及深圳湾地区。第三类是优先更新地区主要是现状发展水平比较低,改善条件很成熟,需要加快城市更新。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