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义 23、对话 24、22%
25、师生关系 26、学生 27、家长
28、可持续发展 29、档案袋法 30、16
31、综合性学习 32、世界是课本 33、2500 34、技能 35、交融性 36、用教材教 37、小练笔
38、语文综合性学习 39、300 40、16 41、探究 42、梯度有序 43、综合性 44、创新 45、结合生活 46、学校资源 47、比较辨析 48、人文性 49、自主 50、物化
四、名词解释
1、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面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 2、强化实践性、体现时代性、突出主体性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素养。
4、各门学科都需要培养的共性素养。
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7、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篇幅短的写作练习。
9、除了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身后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 10、通过评价给学生打等级,为了评价而评价。
21
1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12、围绕问题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3、教学过程中,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14、以某一典型事件,现象或某一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5、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16、小学低年级的写作。 17、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
18、教学过程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19、语文学科特性的素养
20、各门学科都需要的共性素养
21、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2、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3、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24、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5、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与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简答题
1、(1)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2)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3)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4)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 (5)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2、(1)要把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看做一个开发的系统,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2)要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3)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生活诱发式 (2)课堂拓展式 (3)学科联系式 (4)综合实践式 4、(1)要把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看做一个开发的系统,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2)要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3)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1)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 (2)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 (3)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 6、(1)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2)发展个性,创新表达 (3)注重实践,提供能力 7、(1)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
22
(2)课堂与课外的辩证关系 (3)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 (4)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8、(1)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2)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3)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0、(1)强调情感态度在阅读中的作用
(2)阅读目的与阅读手段之间发生了功能性的转换 (3)对语文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11、(1)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教育
(2)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3)促进语文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12、(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2)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转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 (3)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变“片面”为“全面”
(4)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选拔”为“激励成功” 13、(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14、生活诱发式,课堂拓展式,综合实践式,学科联系式
15、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16、(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法 (3)比较分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 (5)形象识字法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字法 17、(1)形象识字法 (2)游戏识字法 (3)笔画结构分析法 (4)结合生活识字法 (5)比较辨析识字法 18、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内容分提示的可操作性 19、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23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20、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21、(1)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2)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3)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4)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5)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22、强调思想性,摒弃工具性 树立工具性,摒弃思想性
强调思想性,兼顾工具性 强调工具性,兼顾人文性 23、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24、(1)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 (4)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者 25、(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2)拓宽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注重互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
六、分析题
1、(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重心:从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向注重关注学习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从狭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综合 评价主体: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评价的标准:从“一刀切”走向“因人设标” 评价语言:从笼统性走向针对性
3、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