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16:56: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母病喉,勺饮 勺: .(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事: .(3)盖其天性然也 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D.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丑下》)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2分) 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④③

【解题指津】第1小题是解释词语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涉及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第2小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虚词“之、而、乃、以”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和含义。第3小题是句子翻译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涉及判断句以及对重点词语“职”“藉”“率”“俟”的理解。第4小题是断句题,这是今年文言文阅读中的新题型,也是近1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第一次对断句的考查。第1小题考查了文言实词的用法。解释词语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应该结合语境解释。考生作答时应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重要知识点方面考虑。(1)“勺”的后面是动词“饮”,“勺”作主语不符合事理,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意为“用勺子??”,和《愚公移山》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的用法相同。(2)“事”在句中作动词,意思是“侍奉”。其理由有二:一是“事”的前面有副词“善”,副词修饰动词;二是“事”的后面有名词“大母”,两个名词连用,一般前面的名词作动词。(3)文言虚词“然”的用法有三:一是用在形容词后作语气助词;二是用作连词,表转折;三是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根据上下文,前两种用法可排除,“然”在题中应解释为“这样”。另外,还有一个暗示,将“然”放在解释实词中,作代词无疑。

第2小题考查虚词“之、而、乃、以”的用法。所考查的四个虚词,八个句子,涉及课外、课内各四句,课内的例句分别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孟子·公孙丑下》,命题者在句子后面对出处已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记忆。答题时考生可以课本中的例子为参照,对其他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推断,运用排除法,快速排除干扰项,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A项中的两个“之”用法不同,区别明显:前者用在两个名词之间,结构助词,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中的两个“而”意义和用法不同:前者从前后文可看出,母亲吃“珍”己“食淡”,有轻微转折,可译为“可是”;后者所连接的“发”和“香”存在承接关系,野花开放,才闻到它的香味。C项中的两个“乃”都是副词,意思是“于是,这才”,是正确选项。D项中的两个“以”,前者表因果;后者从语法结构上分析,“以天下之所顺”作下一个分句动词“攻”的凭借,所以“以”是介词,有“用、拿”之意。

第3小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一般选择文中包含重点实词含义,具有特殊句式,或在文本中处于重要位置的语句。第(1)句中除了将句中的实词、虚词字字落实外,还要关注判断句和感叹语气。第(2)句是一个判断句,对“率”“俟”等词语的理解也应落实到位。

第4小题考查考生的断句能力,这是潍坊中考近10年来首次考查此能力点,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下面的口诀可帮你解决断句难题: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误区提示】不明白第1小题中的“勺”是名词作状语,直接译成“勺子”;“事”容易和前面的“善”联系起来,译为“好的事情”;“然”易误解释为“正确、对的”。

第2小题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常用虚词意义和用法缺少系统认知,造成义项缺失。

第3小题翻译句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对句子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不准确;二是不理解句式特点。如不清楚第(1)、(2)句都是判断句,没注意第(1)句的感叹语气等。

第4小题断句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断破句子,如“大吏闻于朝”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切不可断成“大吏闻,于朝建坊”。“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两句,如果不理解“坊”(牌坊)、“曲江里”(地名)、“其”(代指“坊”),也容易断破句子,造成曲解文章之意。

【参考答案】1.(1)勺:用勺子。(2)事:侍奉,伺候。(3)然:这样。 2.C(C.乃:副词,于是,这才。A.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以: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 3.(1)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2)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 4.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例2】 (2013·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使 贪 刘 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

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以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 短: .(2)汤不能臣务光 臣: .(3)西有虎狼之秦 虎狼: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起用吴起的三个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第1小题考查了文言实词的用法。解释词语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应该在语境中解释。考生作答时首先应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揣摩并联想课内注释中该词的义项。如果按实词的字

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qsau8vl7p2xn8u9whcj4n25q6nxtf004fx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