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尝试
[摘要] 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课程要学的语法知识也在增加,而语法知识相对较难,比较枯燥,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故事和歌谣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关键词] 语法教学 故事 歌谣 学习兴趣
一、我的认识
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十岁左右的孩子初具形象思维的能力,而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老师应巧妙地把抽象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形象思维,主动简化知识,将枯燥难懂的英语语法知识形象而生动地采用故事、歌谣的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中,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2.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师、学生角色的表述
在整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要为孩子们提供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对新知识进行发现、总结,从而吸收新知识的机会和场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二、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如何对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我心里实在没底。记得在第一轮的教学中,我都是直接把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概念讲给学生,然后讲解其构成,学生一问都能回答出来什么叫现在进行时由哪些部分构成,可一作题就丢三落四。
这是自己第二轮带的五年级,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还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受数学故事式教学法的启发,决定编一个小故事,来帮助学生记住这一语法难点。
首先,现在进行时的显著特点就是行为动词后加该如何加ing?我是这样让学生记住的:ing就像个小尾巴,而行为动词就是一个带小尾巴出门的怪人,他所带的小尾巴要根据心情而定,高兴的时候就多带几个尾巴,这就是双写单词末尾的辅音字母加ing;心情一般化的时候就只带特定的尾巴出门,这就是直接加ing;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带个尾巴出门,这就是去掉末尾不发音的e加ing。这样,我形象而生动地把行为动词加ing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每次我把一个动词写在黑板上,我问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