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本文全面总结了XX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民科
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对策,XX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民在就业技能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民收入最为有效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农”战略。XX县是个农业大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将农业和农村工程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组织机构,制订扶持政策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农村干部、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为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XX县农村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科技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的重要基础,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新世纪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XX县人力资源及科技教育培训现状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辖13个乡镇,169个村(居)民委员会,2346个村民小组,有耕地资源48.06万亩,粮食总产量12.90万吨,人均有粮351公斤,人均纯收入2437元。2008年末总人口36.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14万人,有劳动力资源20.35万人,其中已在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3.23万人,占劳动力资源15.89%,劳动力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资源丰富,但普遍素质较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是决定因素,农民是主体,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 1.1从事纯农的劳动力偏多 富余劳动力总量大,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在本地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有16.07万人,按我县总耕地面积48.06万亩,每个劳动力耕种7亩土地计算,农业实际需劳动力为6.8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2万人,其中不包括“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的农民。
1.2受教育程度低 文化程度是决定农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从统计数据看,我县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3.2%,初中文化程度占5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3%,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农村劳动力的5 %左右,平均受教育年数不到7年。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的多已转移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剩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相对更低。
1.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完善 县内有职业高级中学一所,农业教育广播电视学校一所;在乡级中学开办有 “3+1”班,各乡镇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县科协开办有农业科技致富函授大学,县委组织部在村级设有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培训点。齐全和完善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为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1.4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健全 全县有农业科技推广机构23个,其中县级10个,乡(镇)级13个,共有农技推广人员390人 ,其中县级188人,从事种植业310人,渔业14人,农机化30人,农经36人;有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 136人,初级职称157人,有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专以上学历313人。农广校教师队伍配备齐全,有正式教职工5名,其中: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2名;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1名;兼职教师48名,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5人,专业涵盖了基础理论、种植、养殖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师资保证。 1.5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得到长足发展
1992年,县职中由文井搬到县城南郊,开展我县职业教育,开办有职业高中班、中专班,招收专业有农作物、畜牧、兽医、现代乡村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共培养2558名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每年为企业单位下岗工人的转岗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800人以上。 XX农函大共开办了种、养殖类14个专业,53个教学班,累计招收学员2133名。
XX农广校从1985年开办以来,坚持“四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宗旨开展招生办学工作,走以中专班为主,向两头延伸,工作重心下沉的工作方法,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的开展办学和培训。
1)先后招收中专生8次332人,其中毕业学员189 人,毕业率61.56%,2008年在文井镇开南村招收 “现代种植技术”专业函授中专生25名,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
2)“绿色证书”工程 XX于1999年开始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培训对象为年龄45岁以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村组干部、专业户、重点户、科技示范户等,培训内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重点为养猪、养鸡、养牛,畜禽疾病防治,种桑养蚕,大棚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菜瓜果等技术,并联合县职业中学、县妇联、县科协等部门共同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培训绿证学员 4279人,获证人数757人。
3)“跨世纪青年农业科技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实施的项目。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明确任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了培训。全县共培训17个专业,举办69个培训班,培训13个乡(镇)蚕桑辅导员81人,村级兽医员175人;开办餐厅宾馆服务员培训37人。在10个项目乡(镇)开办普通班66个,培训2855人,通过考试、考核、审核获得“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证书的学员3000人,获证人数达95.3%。
4)“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支持,我县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蚕桑、茶叶、烤烟、蔗糖、生物资源等主导产业开发进行,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产业培植需要开展。在选派技术人员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抽调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讲课培训,共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73期,累计培训18230人次,印发蚕桑,茶叶,烤烟,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各种作物栽培技术资料13500份。 2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存在问题
我县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向方面。
2.1农村干部群众的观念转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农村土地不断减少,失地农民、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就业和培训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则是保证农民就业的最有力措施。但是,我县的一些干部群众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民教育培训摆到应有的位置。 2.2农业、科技、教育统筹不够,各自为政。培训资源和资金分散,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培训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新形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要求。
2.3硬件设施建设不够。目前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农业教育培训学校,没有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也不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适应,不能完全担当起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艰巨任务。
2.4农业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县综合财力不强等多种因素,我县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在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中的一点培训经费也是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计划,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2.5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不仅制约了我县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 3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对策 3.1统一领导,提高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技应用的具体承担者,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着转换器的作用,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民科技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