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由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尚未打破,监管的方式相对僵化,监管效率也较低下。而在国内金融市场中,“混业经营”模式已运行成熟,例如国外银行被形象地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证券于一身,可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我国金融开放后,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模式的国际潮流必然对我国金融模式和监管体制带来挑战。
3.2.3金融开放将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争夺。在开放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将充分展开对我国市场和资源的争夺,对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形成全面挑战。一是可能引起优质资源和高端客户部分外流;二是高级人才的流失。金融业的主要投入和成本之一是人,随着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和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展,他们可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以及诱人的出国培训机会等,吸引大量国内金融界优秀人才,致使我国高级人才流失,并导致国内金融界整体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 3.3经营风险显著提高
由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外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及我国资金投资海外市场均蕴含了较大的经营风险。作为规制市场的政府和参与市场的微观主体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经济现象并作出不同反应。政府追求宏观经济的稳定,而金融机构追求利益的实现。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力量的双重影响下,金融开放使得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显著提高。
但是,不论挑战多么严峻,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还将不断加快。今后,我国应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增强金融监管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深化认识,增进开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