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火热,全新打造的“快乐大本营”活动中心正式启用,7大类12个学生社团收到了1125份报名申请。社团活动作为课程改革中选择性课改的一个组成,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元的素养提升途径。
3.课改推进要提高学校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一些教学场地严重不足的学校,选修课的开设面临着没有教室的尴尬,这些学校在开展选择性课程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实训场地、户外活动场所等地方,有些学校为了解决场地紧张,还实行了错峰选修。充分利用校内可以利用的一切场地资源确保选择性课改的开展。
4.课改推进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行“跨界办学”。选择性课改的推进,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是无法深入实施的。为此,我市各中职学校都能积极改革管理模式,实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教学机制和方式。目前,我市共有19个职教集团和1个职教联盟,确定了13所学校为绍兴市首批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共涉及20个专业,1940个学生。同时,通过密切校企合作,以特聘专家、实践指导教师“走教”等多种方式从企业、行业吸纳“专家、行家、能工巧匠”成为学校的全职或兼职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课改的师资队伍。
5.课改推进要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
选择性课改的实施,特别是各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开发,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区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盘摸家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教师外出培训、企业实践、合作研发、听课评课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及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建立区域职校校际合作机制,实现名师、精品课程等资源共享。
6.课改推进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有序推进。
基于各地各校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各有特点,课程开发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尚有差异的实际,允许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制订课改方案,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实施路径。一段时间来,绍兴市职教中心的 “五双六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柯桥区职教中心围绕“四有职教新人”育人目标、“教学做一体,产学研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虞区实行选修课程优胜劣汰制度的课改举措;嵊州市职校依托企业行业优势,邀请企业骨干和社会知名人士来校开设选修课的课改举措等,都呈现出了从学校实际出发的个性化课改特点。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还需高度统一。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通过
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还有极个别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不足,担心“走班上课”后学生管理紊乱,担心选修课开设后减少了本专业的学习时间,担心放开选择权后影响学校的统一管理等,存在一定的观望、等待态度和畏难情绪。
2.课程开发的广度不足、深度不够。
限于学校教师的自身水平和师资力量,从广度上讲,单个学校开发的课程跟行业企业、地方经济的结合不是很到位;从深度上讲,由于课程内容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对广大教师来说,尽管他们实施必修课的经验十分丰富,但缺乏开设选修课的经验,一时很难胜任。
3.学生对生涯规划不够明确,选课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少有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对自己的职业爱好、生涯规划还不够明确,造成在选择“选修课”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选修课”与自身爱好、专业必修课间的关系不能统筹把握,合理分配。
4.课改设施设备的投入还显不足。
随着中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使得原有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特别是教学设施设备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新课程开设后,还需要建设相应的实训场
地,购置相应的实训设备,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投入的不足,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四、下步打算
1.总结经验,提炼做法,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全市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以三所课改试点学校为龙头,构建全市中职学校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对三所试点学校前期成功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把这些经验向全市中职学校推广。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利用绍兴市继续教育中心和学校校本培训的平台对全市范围内中职学校教师进行课改的专题轮训。进一步统一理念,坚定信念,使中职课改变成每个学校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从“要我改”走向“我要改”,形成改革发展的动力。
2.积极探索和开发课程教材,构建中职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做到“眼睛朝外”,通过校企双元结合育人,邀请企业行家、专家参与开发课改教材;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大组的作用,对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办法等进行重新整合修订,研讨本专业选择性教材的开发,提升教师的开发能力;三是积极引进普高、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程资源,充实中职选择性课程的资源。在上述基础上,职教教研室将对全市校本教材进行评比,对一些优秀的教材进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2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