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7 14:58: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1991年-2001年 B.1981年-1991年 C.1931年-1941年 D.1861年-1871年

2.1961年-1991年的近3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 A.再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城市化起步

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C.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 D.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

【解析】第1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第2题,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3题,1991年-20l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 【答案】1.B 2.C 3.D

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公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4~6题。

4.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 A.科学技术落后 B.社会经济不发达 C.地质条件复杂 D.气象灾害频发

5.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首先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 ①城市等级②流动人口数量③城市形态④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与盘山公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 A.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解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建设周期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故答案选A。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因此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爱斯特尔德的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轻公路等交通压力,A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错误;因此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错误;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正确。故答案选D。 【答案】4.A 5.C 6.D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回答7~9题。

7.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

A.泥沙淤积速度 B.岩层垂直运动 C.海水潮汐作用 D.河流水位变化

8.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3月~7月 B.6月~10月 C.8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9.下列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动力中,最大的是( ) ①江海联运便捷 ②土地租金廉价 ③闲置劳动力多 ④生产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恒河流经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变化大,水位高时江心洲面积小,水位低时江心洲面积大,所以一年中江心洲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水位变化,D正确。第8题,旱季时水位最低,江心洲面积大,播种作物面积最大,所以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11月~次年3月,D正确。第9题,江心洲土地租金廉价,农业生产成本低是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最大动力之一;孟加拉国人口密集,闲置劳动力多也是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最大动力,B正确。 【答案】7.D 8.D 9.B

日出前或日落后的绚烂天色被称为“曙暮光”。天文曙暮光是当太阳中心的高度在地平线下12°-18°之间,由高层大气散射进入低层大气的阳光(如图所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某摄影师于10月20日在重庆拍摄曙暮光美景。据此回答10~11题。

10.“鸡鸣紫陌曙光寒”描述的是太阳高度角大约在地平线下12°—18°之间的天文曙暮光,该摄影师若想拍到此时曙暮光,镜头方向最可能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1.太阳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下,天际的亮色完全退去(夜晚真正到来)或天际的亮色已经开始(白昼真正到来)。那么,位于106°E的重庆在该日的“真正夜长”最可能为(注:重庆该日的日落地方时为18:19)( ) A.8小时58分 B.9小时30分 C.11小时02分 D.12小时

【解析】第10题,“鸡鸣紫陌曙光寒”是日出前的曙暮光,摄影师的镜头方向是日出方位,10月20日重庆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所以镜头方向最可能为东南,B正确。第11题,重庆该日日落时间18:19,到夜晚真正到来地球再转18°需要72分钟,即重庆该日真正天黑的时间是19:31;由日落时间可以推算日出时间是5:41,白昼真正到来比日出时间早72分钟,即真正天亮的时间是4:29;故重庆该日真正白天15小时2分钟,则真正夜长是8小时58分。 【答案】10.B 11.A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注:凡填空填写错误的该问记0分)(24分)

材料一 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热带草原气候)偏北方向30多公里处,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某个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材料二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在当地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 近年来死海面积急剧萎缩,面临“死海将死”的局面,人们计划修建“红海—死海运河”,引红海水入死海。左图为西亚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中图为计划修建的“红海—死海运河”示意图。

材料四 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右图为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1)玫瑰湖呈粉色时正处于北半球 (冬/夏)季,并分析其成因。

搜索更多关于: 2019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 的文档
2019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rmws4g4cg7g2499ip734mu7526k9200fs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