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复习思考题 2014
第1章 绪论
1. 按照国家设计标准,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哪几项功能要求?
(1) 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偶然作用(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撞击作用等)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
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2. 建筑工程事故如何分类?
按事故发生的阶段分,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改建时或改建后引起的事故。
按事故发生的部位来分,有地基基础事故、主体结构事故、装修工程事故等。 按结构类型分,有砌体结构事故、混凝土结构事故、钢结构事故和组合结构事故等。 按事故的责任原因分,有因指导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故,如下令赶进度百降低质量要求。有施工人员不按规程或标准实施操作而造成的质量事故,如浇筑混凝土随意加水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事故分类中,按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分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施工质量事故可以分为:
施工质量事故(或一般质量事故),有下列后果之一者。
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含一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 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严重施工事故,有下列后果之一者。
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检查,存在重大隐患的; 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重大施工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事称为重大施工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是工程建设的起因之一。
建设部将由因质量及安全问题而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称为工程建设重
大事故,并将重大工程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二级:死亡人数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300万元。
三级:死亡人数3-9人,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100万元。 四级:死亡人数2人以下,重伤3-19人,直接经济损失10-30万元。
3.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①管理不善;②勘测失误,地基处理不当;③设计失误;④施工质量差、不达标;⑤使
用、改建不当。
4. 事故调查的一般步骤?
①初步调查;②初步分析事故最可能发生的原因,并决定进一步调查及必要的测试项目;③进一步深入调查及检测;④根据调查及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分析、邀请专家会商,同时听取与事故有关单位的陈述或申辩,最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送主管部门及报告有关单位。 (1) 基本情况调查 (2) 结构及材料检测
(3) 复核分析 (4) 专家会商 (5) 调查报告
5. 事故调查报告的一般内容?
①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②事故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与事故有关人员、单位情况。 ③事故调查记录。
④现场检测报告(如有模拟实验,还应有实验报告)。 ⑤复核分析,事故原因推断,明确事故责任。 ⑥对工程事故的处理建议。
⑦必要的附录(如事故现场照片、录像、实测记录、专家会协商的记录复核试验计算书,测试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及记录等)。
6. 事故的分析和评判应以什么为依据?
为使事故分析具有公正性和统一性,事故的分析和评判应以现行的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包括统一标准、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材料试验标准等)为依据,按照其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试验或计算。 7. 民用建筑鉴定分哪几类?安全性评定时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划分为几
个等级?如何表示?
(1)民用建筑鉴定分为安全性评定、使用性评定和可靠性评定三类。
(2)安全性评定时将建筑结构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
(3)对于安全性的及可靠性的鉴定,每一个层次划分为4个等级。构件的四个安全性等级用au、bu、cu、du表示,子单元的四个安全等级用Au,Bu,Cu,Du表示,鉴定单元的四个安全等级用Asu,Bsu,Csu,Dsu表示。 8.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等级如何评定?其含义是什么? 构件类别 R/roS bu级 cu级 du级 主要构件 >=0.95,>=0.90<0.90 且<1 且<0.95 一般构件 >=1.0 >=0.90>=0.8,<0.85 且<1 且<0.90 上表中承载能力分级与可靠指标的含义或解释为: au级:符合现行设计规范对目标可靠指标 的要求,构件完好,其验算表征为R/roS>1;安全性符号au级标准时,不必采取措施。
bu级:略低于现行设计规范对可靠指标 的要求,但尚可达到或超过相当于工程质量下限的可靠度水平,仍可继续使用,一般可不采取措施。
cu级: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对目标可靠指标 的要求,其可靠指标下降已超过工程质量下限,但末达到随时有破坏可能的程度.此时,构件的安全性乖及比现行规范要求下降了一个档次,显然,对承载能力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应采取措施。
du级:严重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对目标可靠指标 的要求,其可靠指标下降较大,失效概率大幅度提高,已处于危险状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9. 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评定有哪些检查项
au级 >=1.0 目?
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评定分四个检查项目:承载能力、构造、位移(或变形)和裂缝。
构造分为两个项目,连接(或节点)构造和受力预埋件。 10. 裂缝如何分类及评级?裂缝的性质?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混凝土:
受力裂缝由荷载引起,是材料应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或强度不足的征兆。受力裂缝有两种过程,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分析认为属于剪切裂缝时,只要裂缝存在,就应评定为cu级和du级;当受压区混凝土有压坏迹象时,不论其裂缝宽度大小,其安全性应直接评定为du级。
非受力裂缝由构件自身应力引起,一般对结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沿主筋方向的裂缝直接影响构件的安全性。当裂缝大于1mm时,视严重程度判定为cu或du级;当因主筋锈蚀导致保护层脱落或构件掉角时,直接评定为du级。 砌体:
受力裂缝由荷载引起。一旦出现,即使很小,也是非常危险的,应根据严重程度评定为cu或du级
非受力裂缝由温度、收缩、变形、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墙身裂缝严重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或柱已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裂缝,或有断裂错位等严重影响结构整体性的非受力裂缝时,也应根据实际严重程度评定为cu或du级。
11. 根据结构特点,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重点调查项目分别是什么?
砌体结构:承载能力、构造、位移、裂缝 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构造、位移、裂缝 钢结构:承载能力、构造、位移、锈蚀
12. 对发生事故的结构或构件一般要进行哪些检测?
①常规的外观检测。如平直度偏离轴线的公差、尺寸准确度、表面缺陷、砌体的咬槎情况等;
②强度检测。如材料强度、构件承载力、钢筋配置情况等;
③内部缺陷的检测。如混凝土内部的孔洞、裂缝、钢结构的裂缝、焊接缺陷等; ④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如混凝土的集料分析、水泥成分及性能分析、钢材化学成分分析等。
13. 砌体中灰缝砂浆的强度有哪些检测方法?
冲击法、点荷法、剪切法、推出法、回弹法
14. 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和局部破损法检测都有哪些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回弹仪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超声肪冲法测混凝土的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局部破损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钻芯法、拔出法。
第2章 砌体结构
1. 砌体结构中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方面?各类砌体结构房屋裂缝防治
的措施有哪些? 六个方面: (1) 地基不均匀沉降
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上部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加强地基验槽工作;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2) 地基冻胀
将基础埋置到冰冻线以下;不能埋至冰冻线下时,应采取换土;单独举出,采用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 (3) 温度差
设置伸缩缝;施工中保证伸缩缝的合理作法;留施工带避免混凝土收缩及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变形不协调;屋面施工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有长的现浇混凝土挑檐、圈梁时,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 (4) 地震作用等灾害
按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圈梁,注意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时要满足搭接要求;设置构造柱 (5) 砌体本身特性
控制伸缩缝间距;控制砌块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增加圈梁刚度;保证隔热、防水层的质量;屋盖设置分割缝等 (6) 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
采用合格的符合强度要求的砌块与砂浆;采用正确的砌筑方式;对砌体进行无损或局部破损检测
2. 防止温度变化引起裂缝、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各有哪
些?
(1)温度差
设置伸缩缝;施工中保证伸缩缝的合理作法;留施工带避免混凝土收缩及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变形不协调;屋面施工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有长的现浇混凝土挑檐、圈梁时,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
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上部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加强地基验槽工作;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3. 砌体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哪几种?
(1) 扩大砌体的截面加固 (2) 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 (3) 外包钢加固 (4) 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 (5) 增加圈梁、拉杆 (6) 其他加固方法,如加托梁垫层,拆墙换砼柱等
第3章 钢结构
1. 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钢结构整体失稳、局部失稳的主要原因及加强措施
钢结构的事故按破坏形式可分为钢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失效、钢结构的失稳、钢结构的疲劳、钢结构的脆性断裂和钢结构的腐蚀等。
整体失稳的原因:
(1)构件设计的整体稳定不满足,长细比λ超限;应注意截面两个主轴方向长度可能有所不同,以及构件两端实际支承情况与采用的理想支承情况间的差别
(2)构件的各类初始缺陷,如初弯曲、初偏心、热轧冷加工焊接的残余应力应变等 (3)构件受力条件的改变;宜把结构设计成超静定结构
(4)施工临时支撑体系不够;施工安装时应设置临时支撑体系来维持结构或构件的整体稳定。
局部失稳的原因:
(1)构件局部稳定不满足;对工形、槽形钢等型钢的腹板从节约钢材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取薄一点,并通过设置加劲肋的方法加强其局部稳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