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李自力
授课对象:西南财经大学网络学院2010级法学专升本学生 编写时间:2010年1月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地位
本课程从目前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状况出发,结合财经、管理等文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特点,并考虑到社会对财经、管理等文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普遍要求。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考虑到远程教育的特点,强调自学为主,学以致用,突出重点。
其次,加强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重点放在 Office 高级应用和综合应用上边。
第三,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力图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社会不同要求的适应性。
本课程共分八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其类型,计算机中的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病毒的观念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主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介绍 Windows XP 的基本界面和操作。第三部分,Office 2003 应用,主要介绍基于 Office 2003 的基本和综合应用。第四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主要介绍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着重讲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多媒体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的基础知识,介绍几种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工具。第五部分,网络基础,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广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 Internet 基础 以及网络数据安全和网络管理几个方面。第六部分,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
二、教师导读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个21世纪的人才都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们专升本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我们这门课程,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教材。这本教材以全国网络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为基础,结合我国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状而编写。该教材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并附有全国网络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大量的例题及解析、测试题等。使用该教材,学员不仅能够学到知识,受到训练,还能以此进行参加统考的考前练习。
三、课程内容提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不断普及深化,计算机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为了适应这种信息化社会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也需要具备一些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信息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等内容;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及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其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三章,Word文字编辑,本章主要介绍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本章主要介绍Excel表格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五章,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本章主要介绍PowerPoint演示文稿编辑和播放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六编,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Internet等;第七编,Internet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IE浏览器的使用和WWW浏览,电子邮件的概念和电子邮件的收发操作;第八编,计算机安全,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止技术,网络安全的功能和基本技术等;第九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多媒体的概念和技术,常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高级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网页制作、软件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并通过网络这一主线将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统考课程。因此,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要明显高于其他一些课程。具体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学
自学,是本课程的基本环节。自学的基础是教材的考试大纲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进行,不能由任何的侥幸心理。
二、答疑
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难于理解或操作有问题的内容,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和网上讨论的办法解决。
三、单元练习和自测
同学在确信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基本掌握以后,可以进行教材自测题的练习和测试。在进行练习和测试时要规定时间,并不能看书。如果一个单元的测试题正确率能够得到80%则说明本单元的内容基本掌握,可以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
四、综合练习和综合测试
在该单元都学习并通过测试的情况下,同学们便可以进行全教材内容的综合测试,测试工具是教材的随书测试光盘。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通识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为其他课程的信息提供必要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可以具备其他课程所必须的数据处理技能。因此,本门课程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个基础。
七、本课程组织结构图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第二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八、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建议提前将教材和光盘发到学员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测试。
2.采用启发式和导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形式采用以辅导员在网上发布相关学习内容导学为基础,以教师本学习两次在线答疑为指导,学生课下自学为辅,并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4.西南财经大学网络学院的教学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主讲教师、助教、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九、推荐参考资料:
1. 郭麦成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方晨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 匡松//张艳珍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朱茂然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5. 皇甫满喜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
6. 徐祥征·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实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 贾丽娟·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谭浩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9. 匡松·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1. 崔慧勇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12. 张军安编·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13. 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4.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5. 孙学军·计算机网络.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16. 刘衍珩·计算机网络.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7. 杨振山·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8. 卢湘鸿·计算机应用教程.(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9. 胡晓峰、吴玲达·多媒体技术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0. 余雪丽、陈俊杰等编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1.江苏教育资源网 http://www.etec.edu.cn/main.asp
22.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http://jsjjc.dlut.edu.cn/ 23.计算机基础教育网 http://wzu.home.sunbo.net/
24.咖啡园——计算机基础教育网 http://cofe.hdpu.edu.cn/cofe/ 25.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http://www.afcec.com/ 26.计算机教学资源网 http://cs.hep.com.cn
27.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 http://computer.jlu.edu.cn 十、主要参考法规
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十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配有六套阶段测试题,学生在自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进度自主完成,以检验自己各阶段学习情况。本课程在期末时将由网络学院统一安排一次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在平时的六套阶段测试题的基础之上,根据学院出题标准和本课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学员掌握程度确定。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编码等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二)学习要点 1. 计算机基本概念: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发展阶段(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微型计算机及发展阶段、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信息的基本概念等。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五大功能部件、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概念(包括存储容量的表示)、软件系统的分类、计算机语言等。
3. 信息编码:
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进制和进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ASCII代码、汉字编码等。
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内存(ROM和RAM)、总线系统(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外存(软盘、硬盘、磁带、光盘)、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思考题
1. 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 集成电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 什么事情适合计算机做?什么事情不适合计算机做? 4. 简述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及基本功能。 5. 为什么说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计算机? 6. 通常我们说的计算机分为哪些类型?
4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7. 简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8. 那些设备是输入输出设备?
9. 和现在的计算机系统相比,第一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怎样? 10. 和二进制数100110100101等价的八进制数是多少? 11. 你认为在一个普通的算盘上能拨出1吗? 12. 在计算机中小数点怎么表示? 13. 简述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14. 微型计算机中主机板起什么作用?
15. 数字计算机中能表示出0到1之间的所有实数吗?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了解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情况,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学习要点
1. Windows的相关基础知识: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文件、文件类型、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目录、多级目录系统、文件管理系统、路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Windows的运行环境、Windows启动和退出、Windows的用户界面、Windows桌面、Windows的窗口、Windows的对话框、关于Windows菜单的基本约定、剪贴板等。
2. Windows的基本操作:
汉字输入方法、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Windows窗口的组成和使用方法、Windows菜单及使用方法、Windows对话框及使用方法、Windows工具栏和任务栏及使用方法、“开始”菜单定制方法,“剪贴板”及使用方法、“快捷方式”的创建、使用和删除,字符命令界面剂使用方法。
3. Windows资源管理器: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概念和功能,掌握Windows的文件管理,掌握Windows的文件夹管理,掌握Windows的磁盘管理。
4. Windows的“控制面板”:
了解“控制面板”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掌握“键盘”的设置,掌握“鼠标”的设置,掌握“显示器”参数的设置,掌握“程序添加和删除”的设置,掌握“打印机”的设置,掌握“网络参数”的设置等。
4. Windows的附属使用程序:
了解附属使用程序的概念,掌握“”。 (三)思考题
1. 什么是多级目录系统?
2. 文件类型和文件的扩展名有什么关系? 3. 文件夹和目录是不是一回事情? 4. 简述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区别。 5. 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6. 你认为什么输入法最好用?
7. 简述“资源管理器”的主要功能。
8. 简述“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区别? 9. 什么是文本文件?
10. 为什么说操作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中最为特殊的类型?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