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莫让年华付东流 谱写无悔青春歌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请介绍一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3分)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青年名人”是指在青年时代即出名,对他的事迹要有所了解,加以简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活动中,全班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小明独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
目写几句串台词。(2分)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将“荡起双桨”赋予新义,与“航行”相联系,然后引到“彼岸”一词,表达追求“梦想”之
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3、写出对青春的感悟。(2分)
示例: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惊涛骇浪的河。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示例,运用比喻,赞美青春的美好。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把心愿写在一张纸上折成一只小船放在水中,让他带着你的心愿,
漂向远方。(2分)
心愿: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与“春春”“健康”“梦想”有关系即可。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乡愁》(16分)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5、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4分)
【答案】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 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 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 现在游子与大陆的
隔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答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解析】
试题分析:围绕“诗人把情感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
6
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
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
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
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答案】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呵”“而现在”等。前面三节,抒写的是
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身在宝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呵”“而现在”等来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然
后根据“个人---家庭---海峡两岸”来分析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2分)
【答案】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
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起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几种物象来分析诗歌所流露的情感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2分)
【答案】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
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情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7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孔乙己》文段(10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22、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
“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分)
【答案】(3分)孔乙己到店后,酒店的掌柜、酒客们一起拿他取笑,小伙计也跟着笑,孩子们也来赶热闹。
(明确哪几类人在笑) 然而这些笑多是对孔乙己的嘲弄和侮辱,是从空虚、冷酷、麻木的灵魂里发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