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1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7:32: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专家诠解考点趋势

【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 有的放矢 考点核心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点: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09 2010 2011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未考查 2分 2分 命题预测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拓展建议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政治上,各国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思想上,百家争鸣,著书立说。 【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 扎实备考

考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基础知识篇 1.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

(1)背景: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③各国争霸斗争的需要。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相继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生产,奖励军功。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颁布法律,轻罪重刑。⑤统一度量衡 (5)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6)结果:商鞅遭到旧贵族迫害而致死,但变法取得了最终成功。

(7)作用: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8) 地位: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变法。 (9)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合乎中国国情;秦孝公支持;商鞅执行坚决。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原因:①根本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变法主力:新兴地主阶级。③直接因素: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增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称雄天下的欲望。

(2)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增强竞争力。 (3)结果:变法持续百余年,封建制度普遍确立。

(4)表现: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5)典型:商鞅变法——较彻底,成效大。

(6)结果: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分封制等奴隶社会政治制度转变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最终使封建制形成。

认识启示篇 1.对于改革的认识: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变法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道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对于我们的启示:①作为国家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要符合国情,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②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细节提示篇 1.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2.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县制

3.各阶层对待变法的态度:新兴地主阶级和平民支持;旧贵族反对。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5.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之一“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同时,“建立县制”是商鞅变法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名师导练经典名题 【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 无往不胜 【经典1】(2009·东莞)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各国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即铁器的使用。故选择A。 【经典2】(2010年·陕西)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B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理解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故选择B。 【经典3】(2011·济宁)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关键是要掌握该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该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因此选择A。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 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2011·岳阳)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2

A.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2.(2011·肇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3.(2011·青岛)《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4.(2011·扬州)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5.(2011·莱芜)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6.(2011·淮安)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二、非选择题

7. (2011·苏州)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 铁制家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 考后放歌 一、选择题

1. (原创)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社会主流的是( )

A.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D.提倡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2.(原创)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原创)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C.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D.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 4.( 原创)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

A.① B.② C.③ D.④

5.( 原创)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

A.禅让制 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6.( 原创)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非选择题

7. (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搜索更多关于: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13 的文档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bs35i97055t2h9601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