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1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11:55: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时限 40分钟)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平原、候风地动仪、天圆地方、石林、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风化、山地、水、火山、逐渐破碎、麦哲伦、破坏岩石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是 天圆地方 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麦哲伦 3.高原、平原、海洋与岛屿、山地、峡谷等构成了地球表面的 地形地貌 4.我们家乡的地形是 平原或者山地

5.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 水 6.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 火山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 候风地动仪

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的运动

9.在长期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是 风化

10.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 逐渐破碎 11.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 破坏岩石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共4页)第1页

12.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面貌是 石林 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1.科学家根据( ABD )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A.火山 B.地热 C.地形地貌 D.地震 2.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 B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3.下面关于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应尽快跑到空旷处

B.从楼上往下跳

C.躲在桌子旁边,等第一次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 D.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4.人类的( BCD )活动会改变地表。 A.种植庄稼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拦河筑坝

5.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C )。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6.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B )。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三、科学阅读

地球内部的秘密

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到达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

但是科学家还用其他方法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他们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据此,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共4页)第2页

C.改造沙漠

叫做地壳,它主要有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1.阅读短文请把地球的内部构造填在下图中。

2.科学家最早用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了,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到达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

3.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四、实验探究

1.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 实验过程: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

(地幔) (地核) (地壳)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水流搬运岩石的实验中,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坡度越大,搬运越远,岩石破碎越严重。

2.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用__土豆泥或者粘土___充当山体,用___番茄酱__充当岩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共4页)第3页

浆,用___酒精灯___给模拟山体加热。

实验现象:受热后______岩浆从山体喷出来_____ 3.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方法:用_____纸箱_____充当地面,用____小木块_____充当楼房,用______手敲击纸箱底部_______充当地震能量。

实验结论:___地震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____

(1)倒塌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距离震源近,倒塌越厉害。 (2)倒塌的程度与什么有关系? 与震级有关。

(3)判断出每次模拟地震的震中,写出理论根据。

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就是震中。理论依据: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五、数据分析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千米

1.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地球大小)

2.我们知道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你们能猜一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吗?

一个地球大约相当于53万个中国陆地面积。

3.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共4页)第4页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15 的文档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tan4lgrb3blza1bsw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