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安全工程专业作业
姓名:吴子龙 工作单位: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职业健康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存在的( A )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遏制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劳动者健康。
A、职业性有害因素 B、危险因素 C、经济因素 D、公共安全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D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厂区内 B、上下班途中 C、生产事故中 D、职业活动中
3、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不低于( B )的作业为高温作业。 A、10℃ B、15℃ C、20℃ D、25℃
4、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D )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亦可是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称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A、2h B、4h C、6h D、8h
5、建设项目在(B )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称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融资阶段 B、可行性论证 C、竣工验收 D、破产后
6、下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前期预防的内容( D )。 A、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B、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C、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D、职业病康复治疗 7、下面那一项是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D )。
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心里职业性紧张 8、哪一项不是职业病损的作用条件( A )。
A、接触地点 B、接触方式 C、接触时间 D、接触机会
9、2013年12月23日,国家发布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含职业病( C )类(C )种。
A、9,115 B、10,115 C、10,132 D、11,132 10、下面哪一项不是尘肺病人的主要临床表( D )。 A、咳嗽、咳痰 B、呼吸困难 C、胸痛 D、高烧不退
1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C )。
A、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B、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C、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D、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
12、《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四种情况可以适用职业卫生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下面哪一项不适用:( C )。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限期改正 D、较大数额罚款
1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 A )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门
C、工会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14、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 C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 C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100,200 B、100,150 C、100, 100 D、100,50
15、下列哪一项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不进行变更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A )。
A、职业危害岗位工作人员变化的
B、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C、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 D、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 1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D )。 A、合同职业危害告知 B、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公告栏 C、职业危害标志告 D、工作场所作劳动纪律告知
17、除警示线外,警示标志设置的高度,尽量与人眼的视线高度相一致,悬挂式和柱式的环境信息警示标志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D )m。 A、0.5 B、1.0 C、1.5 D、2.0
18、劳动防护用品选用与配备下列哪一项叙述错误(A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B、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C、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19、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者( A )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A、2 B、3 C、4 D、5 20、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包括( D )。
A、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B、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 C、职业病诊疗资料 D、劳动者的政治背景
21、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D )的顺序。
A、隔离、消除、预防、减弱、联锁、警告 B、预防、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告 C、减弱、消除、预防、隔离、联锁、警告 D、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
22、按组织车间内的换气原则,工业通风分为哪三类( B )。
A、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混合通风 B、全面通风、局部通风、混合通风 C、自然通风、全面通风、混合通风 D、局部通风、机械通风、混合通风
23、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均应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新工艺,以( B )的物料代替( B )的物料,采取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工艺流程。
A、低毒、无毒,有毒和高毒 B、无毒、低毒,有毒和高毒 C、无毒、低毒,高毒和有毒 D有毒、低毒,无毒和高毒
24、主要强噪声源应相对( A ),宜( A )位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隔挡噪声。( )。
A、集中,低 B、分散,低 C、集中,高 D、分散,高
25、使用振动工具和工件作业,单个手柄或工件的( D )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超过5 m/s2时,应按相关规定,缩短日接振时间。
A、10 B、8 C、6 D、4
26、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应急预案可分为( C )个层次。
A、一 B、二 C、三 D、四
27、所采集的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微米以下,而且空气动力学直径5微米粉尘的采集效率为50%,此粉尘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能沉积于(D )肺泡,对人体危害很大。
A、口腔 B、呼吸道 C、支气管 D、肺泡 28、尘肺患者的安置表述错误的是( A )。
A、尘肺病一经确诊,不论级别,都应及时解除聘用。不能解聘的离的,必须报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会。
B、伤残程度较轻者,在调离接尘作业后,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区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
C、伤残程度中等者,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活动。
D、伤残程度重者,不能从事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活动
29、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部门是( A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门
C、工会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30、警示标志设在与职业病危险工作场所有关的醒目位置,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下面那个物体可设置警示标志( D )。
A、车间可开合的门 B、车间通风查窗 C、移动消防器材 D、无遮挡墙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