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巧学精练一
一、《祝福》前后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表现的意义。
第一次逃到鲁镇时的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 ① ),但两颊( ② )。
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她头上( ③ )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④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 ⑤ )了。
临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 ⑥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 ⑦ ),黄中带( ⑧ ),而且( ⑨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 ⑩ )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二、选出正确的答案:
1、《祝福》的主题是:( )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
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
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
2、“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喝的作用是:(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了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神权压力下的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三、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D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D )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C)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4.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A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参考答案: 一、
(1)青黄:这是生活磨难的标记,是苦难的经历在其脸上留下的痕迹。 (2)却还是红的:表明这年轻的妇女还有青春的活力。 (3)仍然:表明她二次丧夫戴孝。
(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经过又一次打击后,青春的活力已消失。 (5)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赶出家门后内心的悲痛。 (6)全白:外貌已经衰老不堪。
(7)瘦削不堪:“削”写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击实在沉重。 (8)黑:“黑”写出了脸色的难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样了。 (9)消尽:既表现出长期受折磨的过程,也表明她已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已变得麻木,像死了一般。
(11)间或:只有眼珠偶然转动一下表明她还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像死了一样。 二、
1、B 2、C 三、
1、D 2、D 3、C 4、A
祝福 巧学精练二
一、字词
1.选出下列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 )
A中肯 中意 中伤 中看 B简称 称职 自称 称道 C巷道 小巷 巷战 深巷 D着陆 着落 着手 附着 3.对下列字的笔画说明正确的一项
A免 录 其 亟,同为8画 B堰 筐 象 隽,同为12画 C鬼 垛 尅 俞,同为9画 D养 恭 虎 享,同为9画 4.选出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5.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二、语言运用
1.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 ) ①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 ②阿呀阿呀,我真上当。
③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 ④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⑤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 ⑥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 ⑦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
A②③⑥⑤⑦①④ B②③①⑦⑤⑥④ C②⑥③⑦⑤①④ D②⑤③⑦⑥④①
5.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三、文学常识
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阅读思考 一、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 ② ) ①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②A真 B像 C确 D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