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反应④结束后,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的方法是__________. 鉴别D溶液和G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9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研究.
(1)以KClO3为原料制O2时,应选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是否有CO2生成,某同学将制得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该操作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装置D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的名称)
(4)因反应速率较快,实验室通常不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但若用装置C则可。为了便于收集CO2,与装置B比较,C装置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只有一个小题,共10分)
18.(10分)为了测定实验室某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甲: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1 g,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1 L,查得其密度为ρ1 g/L。
方案乙: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2 g,先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生锈铁片完全变成光亮的银白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室温。取出铁片,按图Ⅰ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2 L,查得其密度为ρ2 g/L。(1)
第 5 页 共 8 页
(1)称量是,应将铁片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_盘(填“左”或“右”);两位同学使用托盘天平,分别称得铁片质量为2.12g、2.1g,其中不合理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2)【评价交流】上述两个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分析不可行方案,其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乙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请帮助完成。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通入CO,加热。 ① 装置Ⅱ 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室温 ② 装置Ⅰ
(4)【提出问题】图II所示装置是否有可改进之处?请简要叙述具体改进意见,或在图II中画出简易装置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将光亮铁片放入溶液颜色由无色稀盐酸中,完全反变成浅绿色,有气应 泡放出 实验现象 生锈铁片变成光亮的银白色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CO具有________性;反应结束后,还要继续通CO至室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8 页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