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完整版】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0 7:05: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增长8.6%。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25.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贸大幅增长。全年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2005年,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县级财政收入63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国税收入9221万元比增20.3%,地税收入4921万元,比增18.5%。金融运行稳健,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近几年来,在县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年年增长;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多方面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因此,在M县的现行经济财政状况下,通过财政资金支持、银行稳健贷款、以及社会各界和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可以实现的。

在M县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关系到全县广大学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民心工程”福系千户千载。“新校区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促进M县高中教育的普及和整体教育环境的提高。从长远来说,教育是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全局的核心环节,教育的发展可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生活环境,增强M县的发展后续力。 2.2社会需求层次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社会向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方向演进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教育,若不率先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就不可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完善、发展基础教育,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和公民的整体素质,是摆在各级人民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

第 5 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部于2004年2月10日公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等多项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xx率先实现现代化,更需要一大批跨越式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xx省“十五”重点专项计划《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提出了“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这些都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当代教育思想,加快实施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入世,为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M县也不可避免地将在发展的洪流中被推向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M县高中教育的滞后现状,已严重地制约了M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极不适应。要改变这样的高中教育现状,广大群众是无能为力的,必须靠政府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把扩大高中教育当成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尽快全面解决M县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瓶颈”的问题,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样“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2.3M中学现状

M中学是百年老校,经不断改革与发展,成绩斐然。百年来涌现出了包括著名抗日英烈黄梅兴、姚子青等,著名学者吴三立、姚碧澄、张辰、丘民立等。据不完全统计,现仍在位获教授级(含研究员、主任医师)职称者有128人,获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者342人,其它高级职称或副研究员以及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高、中级职称的优秀干部,人数更多。 1978年M中学定为县、市重点中学,1999年评为xx省一级学校。

第 6 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学校自定为市、县重点中学以来,每年高考成绩都处于梅州市前列。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已成为M中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目前有高级教师59人,中级教师68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但校园占地面积仅41354平方米,建筑面积仅29800平方米,却要容纳41个教学班,2742位学生。校园空地面积除去绿化带外已是非常有限,学生已无丝毫活动空间。现有建筑面积已大大超过了最大承受容量,所有教学班都是70人以上的大班,许多功能课室不复存在,用来做日常授课教室。学校没有运动场,上体育课必须到县体育场。学校周边已无拓展的空间,客观环境制约了M中学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是符合M中学现状,尤其是符合广大学子对高中优质学位的迫切需求,是M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务实措施,必将促进M教育的整体发展。

第三章 场址分析

根据M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决定在原M中学学农基地(文殊庵)和二九二大队队址建设M中学新校区。本次可行性研究的“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均在新校区用地范围内,下面就对场址进行分析研究。

3.1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 3.1.1社会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M县国民经济增长较快,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税收入大幅增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8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13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4%、2.6%。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工业总产值19.3亿元,比去年增长15.7%。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播种面积达27.03万亩,实现农业总产

第 7 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值7.58亿元,增长4%。 2004年,M中学也发展迅速,在办学客观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扩大办学规模,扩招 6 班 276人,2005年,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优质学位276个。2005年高考取得全面丰收,录取人数 770人,录取率为88%。

M中学成绩斐然,为M县教育的深化改革,为实现“文化M”的战略目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曾多次荣获县“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省“贯彻学校体卫条例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3.1.2各项情况分析 1、土地购置

本次可行性研究的“M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中的土地由三部分组成:a、M中学学农基地,b 、二九二大队队址(用老社保局大楼置换),c、少量农户用地。 2、拆迁

按县委、县政府指示精神,在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租住户和企业,已全部拆迁完毕。 3、场地平整

按规划设计进行场地平整后,根据各建址的工程地质岩土勘察情况使用。

4、基础工程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做好工程地质岩土勘察工作,多层建筑物的基础宜放在基岩持力层上,并考虑抗震措施和费用。 5、场外运输投资

场内场外运输条件已具备。 6、环保投资

按国家排放标准执行。 7、临时建筑设施费

工程项目周边具备水、电等依托设施和利用条件,必要时常需增临时工棚。 3.2自然条件

第 8 页

【精品完整版】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tm099mxjj9x6b6430xs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