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5:5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乐句的旋律具有广阔的线条起伏和节奏上的多样性变化,形象地描写了渔民开阔的心胸,前两小节若但不可虚,后三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情绪与力度都要加强。 (四)音色分析

乐器按照其发音特点,可以分为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两类。小提琴的发音是通过右手流动性运弓,由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引起振动,通过琴马传达到音箱,而发出美妙的流动质感的音色,其音响特点属于“线性乐器”。在演奏中,小提琴的的音色由于是人为控制性的全程发音,所以能够较好地控制音乐情绪的表现,但是缺点是织体比较单薄,不适合演奏波澜壮阔、宏伟豪迈的音乐气质。在小提琴《渔舟唱晚》中,作者充分地运用了两种不同类型乐器的特点,将线性与点性的音响有机的融为一体。 1.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非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

从上一段谱例中,可以小提琴声部是颤音、长音和连弓旋律的交替进行。在小提琴声部是颤音长音和单音长音时,由于音型比较单一,所以运用于了古筝的波形拨奏和分解和弦音型,由于演奏波形拨奏和连贯分解和弦时,演奏者的拨奏频率和动作保持在同一律动上,基本控制了音响的自动减弱,而在乐句结束音的音响的减弱时,由于小提琴声部线性特征---人为地控制音量,并运用左手揉弦和右手流动性运弓进行了音量弥补,既表现了水上泛舟、桨激浪花的声音,又加宽加厚了音乐的织体,是一个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音响延续性优缺点互补的典型范例。

2.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

从上一段谱例中,旋律的音型为模仿泛舟时摇橹的场景,带有符点的16分音符是

3

模仿船桨在水下的滑动的动作,8分音符模仿船桨滑动后在水面上回位的动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而该节奏性的两个声部旋律交替出现,呈回声型呼应关系。虽然两种乐器演奏的旋律节奏型一致,但是由于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不同的的音响特性,在两个声部旋律“点连接合、一浪高过一浪交替进行”的同时,构成了一副千帆相竞、百舸争流的美丽画卷。此外,小提琴声部的改编者薛伟老师将第二个8分音符,扩展成为连贯性较强5连音音型,弥补了古筝点性音响音与音之间贯通性较差的“缺点”,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性。

结论

古曲《渔舟唱晚》,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音乐之一,许多音乐家和演奏家将该曲改编成为古筝、长笛、小提琴、电子琴和声乐演唱等各种版本并演奏,成为各专业院校学生学习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中为例的这首小提琴《渔舟唱晚》,是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正确对待音乐的创作及演奏技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大胆尝试合作并成功的范例之一。随着中国音乐不断的健康发展,中国作品的创新发展和研究已渐入佳境,此类型的作品不断涌

现,国内音乐创作向着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的音乐风格,展现新颖的演奏听觉和视觉,其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诠释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演奏中的技法技巧的融合,并探索发展和总结这种新的音乐语言模式,进一步追求更广义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使我国的新音乐作品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从而真正地将中西音乐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致谢语

衷心感谢指导教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她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感 谢X老师在我遇到挫折是为我加油鼓气,总是为我排忧解难,感谢我的学长在 同一个屋檐下对我的照顾有佳,感谢我的同学,我们的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好 的赞美,感谢音乐学院老师和同窗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参考文献:

[1]黄美华.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江苏教

4

育.

[2]翁歆.浅谈筝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1). [3]刘卿竹.王子公主创意馆[J].少年科普世界,2010,(9). [4]魏巍.《渔舟唱晚》教案[J].音乐天地,2009,(9). [5]李虻,闫璇璇.《渔舟唱晚》赏析[J].琴童,2009,(9).

[6]《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彭松《民族音乐》2011年第6期 [7]《三种渔舟唱晚版本之比较研究》张艳《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8]《渔舟唱晚的传承与版本》姜宝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报》2003年第3期

5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tmbm4c08d8uhsn07rr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