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比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8:36: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把图2和图3合在一起,可以得到该工件能同时获得前述三项淬火效果的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分布范围,如图4所示。图中,只要所选的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分布曲线能全部落入这两条曲线之间的区域内,不管是快速淬火油还是水溶性淬火液,也不管这些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分布有何不同,上述工件在其中淬火都可以同时获得所希望的淬硬而又不裂的效果。 从另一角度说,有两种不同的淬火介质,它们的冷却速度分布有较大的差别。比如一种冷却速度快,快到接近允许的最高冷却速度线的水平,而另一种冷却速度慢,慢到接近图中最低冷却速度线的水平。但由于二者的冷却速度的分布都在允许的区域内,因而,二者都可以选用。或者说,对上述工件淬火冷却而言,二者能同样获得满意的淬火效果。

事实上,淬火冷却过程在使钢淬硬的同时,还会使工件发生一定程度的淬火变形。传统的观念认为,淬火冷却越快,工件的淬火硬度越高,淬火变形也越大;淬火冷却慢,淬火态硬度不高,工件的淬火变形就越小。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和比较大的淬火变形是由淬火冷

却偏慢,工件淬火硬度不足引起的。只有少数和较小的淬火变形是淬火冷却偏快,淬火硬度偏高引起的。由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把淬火硬度高低和淬火变形大小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本文作者在《解决淬火变形问题的新方法》[5]一文中,把钢的顶端淬火曲线改成钢的硬度-冷速曲线,如图5所示。由钢件的淬火硬度,可以从图上确定一个冷却速度值(指能获得该淬火态硬度的效果冷却速度)。根据特定工件淬火后的开裂、变形和硬度情况,图5中把冷却速度四个区,分别为过快冷速区,适度冷速区,不足冷速区和过慢冷速区,表中列出了工件获得的冷速在这些区域内的淬火效果。 可以看出,只有在第II,即适度冷速区冷却,工件淬火后才能获得希望的淬火三效果。

图5 按淬火冷却速度大小将端淬曲线分成四个区 分区 名称 区内淬火效果

I区 过快冷速区 硬度高、淬裂、变形

II区 适度冷速区 硬度高而均匀、无淬裂、变形小 III区 不足冷速区 硬度不足且高低不均,变形大 IV区 过慢冷速区 完全未淬硬,变形小

接着,该文又将已发生淬火变形,开裂以及硬度不足的工件参与淬火变形部位中冷却速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所划定的范围叫做该工件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带\。根据实际工件的情况和淬火方法之不同,这种冷却速度带有宽有窄。工件上各部位获得的冷却比较均匀时,其冷却速度带就比较窄;当工件上各部位获得的冷却很不均匀时,其冷却速度带就比较宽。在工件的硬度-冷速曲线上,宽的冷却速度带容易跨越不同的冷却速度区,而窄的冷却速度带则往往落入某一冷速区之内。由于冷却速度带进入第I冷速区会发生淬裂和变形,而进入第III冷速区会硬度不足且变形严重,因此,只有使工件的冷却速度带完全落入其第II冷速区,才能获得希望的淬火三效果。根据这样的道理,该文提出的解决淬火变形的方法和措施,都是使冷却速度带伸出第II区的部分完全移入第II冷速区。 用上述分析和解决淬火变形问题的方法来认识图4中划定的区域,容易看出,淬火时,进入最低冷速分布曲线以左的区域,就会出现硬度不足并发生较大的淬火变形;而若进入最大冷速分布曲线以右的区域,又会发生淬裂。于是,可以按工件的淬火效果,把图4中两条曲线分割成三个区域,从左到右分别定为第III(即不足)冷速分布区;第II(即适度)冷速分布区以及第I(即过快)冷速分布区,如图6所示。本文把这样的图线叫作工件淬火效果-冷却速度分布图线。

图6 工件的淬火效果-冷却速度分布分区图 分区 名称 区内淬火效果

I区 过快冷速区 硬度高、淬裂、变形

II区 适度冷速区 硬度高而均匀、无淬裂、变形小 III区 不足冷速区 硬度不足且高低不均,变形大 2 两例分析及选择冷速分布的五原则

例一、某厂在进口的多用炉中对该厂生产的汽车齿轮进行渗碳淬火,开始选用的是美国某公司的一种分级淬火油。一年多以后,开始发现渗碳淬火态齿轮的淬火硬度有明显降低,同时淬火变形也增大。在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之后,发现所用的分级淬火油的冷却速度分布与该种新油有较大区别,如图7所示。和未经使用的新油相比,使用一年多(中间做正常补充)后的旧油,蒸气膜阶段变短、最高冷速增大、且出现最高冷速的温度大有提高。如果按过去较普遍的说法,图7中的旧油是符合\高温冷得快,低温冷得慢\的更理想的淬火油。但在这样的旧油中淬火效果却是变形更大,硬度偏低,不如比它\不理想\的新油。

用图6图线所示的方法来分析该厂出现的问题,又可以画出图8所示的图线:旧油在中低温阶段冷速低于新油,以至在这一阶段使其冷却速度曲线进入了第III(即不足)冷速区,所以淬火硬度偏低。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对该厂旧油进行了改性添加,使该厂旧油的冷却速度分布的中低温阶段冷速提高,达到稍高于原用油新油的水平。生产应用表明,在经过这样改性的旧油中淬火后,齿轮的淬火硬度明显提高,变形量也小于或等于原用新油。

例二、辽宁某弹簧厂的一条生产线上发生过一次这样的问题:一向正常的生产线上,突然发生钢板淬火硬度偏低,变形增大事故。在寻找原因的那些天里,板簧淬火硬度又有降低,变形也进一步增大。当该厂意识到可能是淬火油有问题后,经检查,发现上述淬火硬度不足和变形过大的原因是淬火油冷却系统有一处管壁破裂,冷却水渗透进去并部分乳化在油中造成的。乳化进油中的水量高达4%。图9是该厂已进水的旧油和无水的新油之冷却速度对比。含水旧油的GM时间远高于新机油,只因其蒸气膜阶段太长,在高温阶段进入了第Ⅲ冷速分布区,因而引起淬火硬度低、变形大。对该油进行除水处理后,旧油中的水被分离和排除,油的冷却能力又得到了恢复。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评价液体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高低,不能简单地看它的总的冷却烈度(H),也不能简单地看它使特定镍球从850℃冷到300℃所需的时间(GM),而应当看供选择的淬火介质的冷速分布与工件及其钢种的关系。关于从淬火介质的冷速分布作选择的原则,本文作者曾做过探讨[4],再归纳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五项选择原则: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tqvp5khcl1lh1d7s6zn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