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三线合一得到G为BC的中点,求出GC的长,过点A作AG⊥BC于点G,在直角三角形AG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G的长,再由E为AC中点,求出EC的长,进而求出F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确定出BD的长.
解答:解:过点A作AG⊥BC于点G, ∵AB=AC,BC=24,tanC=2,
∴=2,GC=BG=12, ∴AG=24,
∵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 过E点作EF⊥BC于点F, ∴EF=AG=12, ∴=2, ∴FC=6,
设BD=x,则DE=x, ∴DF=24﹣x﹣6=18﹣x, 222
∴x=(18﹣x)+12, 解得:x=13, 则BD=13.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根据已知表示出DE的长是解题关键.
7. (2015?四川泸州,第12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求出AB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即可求出点C1的坐标;然后再求出AB的长,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交点为点C2、C3;最后判断出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没有交点,据此判断出点C的个数为多少即可.
5
解答:解:如图,
∵AB所在的直线是y=x,
∴设AB的中垂线所在的直线是y=﹣x+b, ∵点A(
,
),B(3
,3,2
), ),
,
∴AB的中点坐标是(2把x=2解得b=4
,y=2,
代入y=﹣x+b,
∴AB的中垂线所在的直线是y=﹣x+4∴
;
,
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交点为点C2、C3;
AB=
∵3
>4,
=4,
∴以点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没有交点
综上,可得
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3. 故选: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此题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
8.(2015·南宁,第7题3分)如图4,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 ).
(A)35° (B)40° (C)45° (D)50°
6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BD中,AB=AD,∠B=70°, ∴∠B=∠ADB=70°,
∴∠ADC=180°﹣∠ADB=110°, ∵AD=CD,
∴∠C=(180°﹣∠ADC)÷2=(180°﹣110°)÷2=3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来1.(2015?江苏泰州,第6题3分)如图,△
中,AB=AC,D是BC的中点,AC图4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AB=AC,D为BC中点”,得出△ABD≌△ACD,然后再由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推出△AOE≌△EOC,从而根据“SSS”或“SAS”找到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
试题解析:∵AB=AC,D为BC中点, ∴CD=BD,∠BDO=∠CDO=90°, 在△ABD和△ACD中,
,∴△ABD≌△ACD;
7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9. (2015?四川广安,第8题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x﹣7x+10=0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 B. 9 C. 13 D. 12或9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出三角形的边长,再求出即可.
2
解答: 解:x﹣7x+10=0, (x﹣2)(x﹣5)=0, x﹣2=0,x﹣5=0, x1=2,x2=5,
①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是2,2,5 ∵2+2<5,
∴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不符合题意; ②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是2,5,5,此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周长是2+5+5=12; 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等知识,关键是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
10 . (2015?四川省内江市,第8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
A. 40°
B. 45°
C. 60°
D. 70°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