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读书方法
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二、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三、阅读文本, 把握整体内容; 1、《朝花夕拾》主要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试结合文章分析。
2. 畅谈喜爱的篇目及理由。
1
第二课时
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二、赏析片断 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三、指导阅读 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2
练习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体裁)集,共 篇。最初在 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 ,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第一篇作品 是针对“ ”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 。作品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5、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6、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7、“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