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市场前景分析
1、用途拓宽需求增加
由于疗效独特,医药和保健品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逐年升温,加之猪苓的用途拓宽,带动用最的增加,逐年上升。据市场调查显示,上个世纪80年末市场用量为500~700吨,90年代未增加至1000吨左右,进入21世纪后用量大幅度上升,2000~2005年增加至2000吨左右,2006—2009年已攀升至3000吨左右,增幅是1999年的3倍。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猪苓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各国对猪苓需求甚大,需求量连年稳步增长。猪苓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品种。多年来,我国港、澳、台地区市场对猪苓的需求也逐年上升,而且数量极为可观,特别是一级优级品;经香港转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猪苓数量,每年在30万公斤左右,出口量居高不下。
2、产量匮乏库存空虚
近年来,内销和外销的猪苓都是完全依靠野生资源。由于市场需求旺,猪苓市场行情逐年上涨,极大地刺激了产区群众采挖猪苓的积极性。每到春、秋两个收获季节,产区农民和附近群众都开始大规模地无序采挖,有些地区甚至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另外,一些山区、半山区近几年的毁林开荒造田也极大地破坏了猪苓的生长环境,导致野生猪苓产量连年大幅度下滑。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猪苓的野生蕴藏量估算在600万公斤~700万公斤;上世纪80年代后期锐减至200万公斤左右;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此
13
数量进一步缩减至100万公斤上下;进入21世纪,猪苓的野生蕴藏量估算仅为50万公斤。而与此同时,产区的青壮劳力大批进城务工,少有人到产区采挖,上市量更为有限。在多个因素的作用下,猪苓市场的缺口正逐年递增,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预计今年猪苓的市场缺口将高达60 %~70%,而历年的陈旧库存已在2004年~2005年消耗殆尽,各地库存已呈空虚之势,一些庄家大户开始高价收购、囤积,伺机操盘炒作,加剧了各地的争购之风。
3、价格上涨后市攀升
一方面,猪苓的上市量减少;另一方面,其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其供需形势可谓严峻。物以稀为贵,猪苓的市场短缺势必拉动其价格不断攀升,且升幅较大。纵观猪苓市场2000—2009年的轨迹全貌,我们不难看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猪苓的走势持续攀高,价格一路上行,野生猪苓资源已经枯竭,正在走向濒危之路,各地库存十分空虚,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野生变家种步履维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不易形成规模,产量杯水车薪,猪苓市场后继乏力,后市价格上涨已成定局,不排除价格有望继续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为满足猪苓日渐增加的需求量,猪苓人工培育势在必行。
这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豫西山区发展猪苓种植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广阔诱人的市场前景让人为该项目区发展猪苓产业充满了期待,所以,我们有理由柏信,猪苓规范化种植一定会为当地农民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贡献巨大力量。
14
第七章 投资效益分析
该猪苓规范化种植推广项目主要以本村专业中草药种植协会为依托,组织实施该项目的运行工作。由于豫西山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率有限,大部分山区闲置,很适合山上发展灌木下猪苓栽培。在该项目示范推广阶段,在其一期栽培收获并获得较好效益的前提下,则可对下期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并逐渐形成当地支柱产业。
下面对该推广项目资金投入做预算分析:
海拔500米以下能遮阴覆盖,阳光不照射,土壤、温度、湿度合适,即可准备种植。由于猪苓是地下菌体繁殖,故必须要有优质的种子和菌种,才能保证经济效益,因此种植一般采用小穴种植,每亩地200-400穴,每穴需要准备猪苓种子、蜜环菌种、段木、杂木枝屑、消毒液等。
按2011年度市价计算 (1)投入:每穴投入151元 ①猪苓种子1.5公斤×60元=90元 ②菌种2瓶(3斤)=10元
③椴木12根80公分×8公分以上 100斤,25元 ④树枝、树叶、木屑5斤,10元 ⑤消毒液:1元
⑥劳动力每工种6穴90元,每穴合15元
(2)收益:每穴按正常保守估计,每亩地按250穴×600元=15万,每年3万元(亩)。1每亩总投资37750元,总收入15万元,净收入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