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有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的特征。B.奠基性 3.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 )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 A.武昌
5.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部分是()。C.感官训练
6.提出替代强化的是( )。A.班杜拉
7.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 B.园本教研 8.-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
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9.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B.相容性 10.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家庭学前教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2.学前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学前教育目的需要表述社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和要求,指明学前教育要达到的规范性结果。学前教育目的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活动的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3.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参考答案:
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说,就是‘不 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①活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5.简述影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参考答案:
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还有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
四、论述题(15分)
16.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必须承担多重角色,请讨论一下有哪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扮演? 参考答案:
(1)教育者: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③幼儿学习的引导者;④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3)幼儿游戏的伙伴。 (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结合实际:
五、案例分析(20分) 17.(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就听第一组的1
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了,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四处观察,有的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的弯着腰嗅花香,有的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幼儿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才开始作画,他们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去画,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 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请分析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时违背或是遵循了什么方法和原则?这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参考答案:
第一位教师违背了幼儿美育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原则。审美是一种情感活动,而不是技能的锻炼,因此教育者要特别注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源于对美的事物的接触,以及幼儿丰富的审美艺术创作活动。第一位教师还违背了美育教育中的环境熏陶的方法。大自然中茂盛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千姿百态的鸟兽鱼虫、山山水水,天气的冷暖交替、四季变更等等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散步、参观、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使幼儿身心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第二位教师则遵循了这些原则和方法。
在第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的审美活动变成了单调的、乏味的机械活动,失去了审美活动本来的目的。而在第二位教师指导下,幼儿体验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春天的气息,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