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精品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9:55: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静夜思》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每个人都有故乡,你们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吗?你们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指名说自己的故乡,简要介对绍故乡的印象)过渡:是呀!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故乡都是那么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故乡的诗!

启发思考:朗读诗歌,由教师出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出示作者,请学生讨论对于李白的印象与认识;2.出示生字词,请学生注音;3.出示重点字词,请学生解释意义;4.出示诗句,请学生说出大意(重点探究“疑”、“举头、抬头”等词所包含的意蕴);5.合作探究诗歌情感。

自主(或小组)探究:自主探究,或同桌之间讨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动手、动脑、

动口,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

协作交流:自由诵读、齐读,讨论诗歌美在哪里?(意境美、韵律美)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点评,背诵诗歌;指导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识读“夜”、“思”、“床”等9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思”、“床”、“前”等7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意境美与韵律美,提高阅读古诗、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识读9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每个人都有故乡,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吗?你们的故乡是 什么样的?(指名说自己的故乡,简要介对绍故乡的印象)是呀!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故乡都是那么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故乡的诗!(板书课题:静夜思)

二、启发思考

1.教师范读诗歌,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走近作者:李白知多少? (2)给生字注音。

(3)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加点词意义。 (4)探究诗歌大意。

(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走近作者:李白知多少?

预设: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人们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学生自由说,教师补充,总结。) 2.给下列生字注音,并准确识读。

夜 思 床 光 凝 举 望 低 故 (学生根据诗歌注音标准,教师评点,指名读、齐读,扫清字词障碍。) 3.解释下列词语意义。

静夜思 明月光 疑是 举头 思故乡 (结合诗句大意,讨论,明确重点字词意义,......初步明确诗歌大意。) 4.探究诗歌大意。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意:夜深人静,明朗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怀疑是地上结了一层霜。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月光还是霜?(明确:月光,比喻。)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意:抬起头看着空中的明月,低下头忍不住思念自己的故乡。 探究:请学生模仿“抬头”、“低头”的动作神情,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桌讨论探究,明确:诗人漂泊异乡,深夜难眠,借诗以传情,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四、协作交流

1.自由朗读诗歌,有感情、有节奏地齐读诗歌。

2.你觉得这首诗美吗?谁来说一说美在哪里?(指名说,教师相机引导、点评,明确:美在意境,美在韵律。) 五、总结提高

1.教师总结,结束课文学习;学生齐背诗歌。 2.生字词书写指导。

教学反思

略。

《静夜思》

◆ 教材分析 《静夜思》一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体现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夜、疑”等9个生字,会写 “思、床”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文,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趣入境:

1.出示图片,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

2.你喜欢月亮吗?自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他们会想起许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3.你对诗人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师简介作者。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认读生字“夜”。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学习:说一说认识哪些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这些字都会读,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出示插图谈话,欣赏图片。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仰望天上那如霜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fjv562qe2cg5h8ins237lyd0yjbf015s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