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世医书》征订单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带动了全球对中华医书古籍的收藏热,《中华传世医书》汇集最优秀的中医学术人员整理、汇编了上至黄帝、下至民国前五千年中华历代著名医学典籍二百一十余种,计四千五百万字,系中华五千年中医经典之汇萃。编纂本书旨在全面而系统地推介和弘扬中华医学成果,给海内外所有爱好中医学的朋友提供一套具权威性而又实用性的大型中医丛书。
全书按中医学科分为十七类,即:医经类、伤寒类、金匮类、温病类、诊断类、本草类、方书类、内科类、外科类、伤科类、妇科类、儿科类、五官科类、针灸类、养生类、医论医话医案类、综合类,涵盖了现代中医学的全部学科。
各类之下,均全文收录能代表该类学术成就的典籍。收录的原则,既注重著作的历史影响、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又兼顾各学科的均衡性。一般只收各典籍原文,不收注释、附录;某些著作的注释因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很高,则予以收入,如《类经》、《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原则上不收丛书,个别影响特别大者从严收入。
在版本选定上,通过对《中国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志》、《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古今目录学类工具书的普查,参考现有中医古籍版本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中医文献研究专家的咨询,确定每一种医书的底本,并根据各种书目的不同情况选择一、二种较佳版本作为参校本。各书底本的选择,尽量用学术界所公认的最佳版本,或选初刻本或现存最早刊本,如《本草纲目》用金陵本,《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用元麻沙复刻本;或选孤本,如《伤科汇纂》用嘉庆博薛施堂抄本;或选精校精勘本,如《时病论》用雷慎修堂本,《灵枢经》用明居敬堂本,《温病条辨》用问心堂刻本。
本次整理中的校勘工作,以版本校勘为主。一般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对底本中的错简、倒文、讹误、脱漏、衍文等,依参校本予以勘正,并于每卷卷末出校勘记说明。校勘记的写法力求简明扼要、规范统一。并尽量吸收古今医学界有关的校勘、辨证、考异、订误等方面研究成果,在尽量保存底本原貌的基础上,择善而从,精校精勘,力求使本丛书能成为一套独立存在的善本。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全书采用横排、简体,新式标点。有关文字的简化:(1)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文字使用规范条例》、《简化字总表》及《辞海》等权威辞书为依据,对原则上能够简化的汉字尽量简化。(2)古体字、俗体字、不规范字和明显的版刻混用字、版刻误字,一律改为规范简化字。(3)异体字一般改为规范简化字(正体字)。异体字的确定,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依据。但在某些人名、地名、书名、职官、封号等专用名词和一些特定词组中,仍保留原样。(4)通假字、约定俗成的代用字,一般保持原样不变。(5)涉及字形比较或字义解释、音读辨析时,被比较或被注释的字,仍保留原样。(6)因底本为竖排本,原文中具指示右边文字之义的“右”字,今统一改为“上”字。
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联合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并结合《古籍整理通例》和中医文献学的相关规定,以逗号、句号为主,适当使用其他标点符号。因工作量过大,无法对原稿中的引文一一核对,故尽量少用引号。医书中方剂内容较多,此次整理采取了统一的标点和排版方式,以清眉目。夹注采取小
字(6号楷体)加括号的办法处理。
此次整理原则上依底本的分段进行分段;对底本中一些文字内容过长而不便阅读的段落,则酌情再分段。
部分医籍原著无目录,或目录与正文出入较大,此次整理均据正文予以了增补或修订,以便查阅。
每部医籍皆撰写有整理说明,简要介绍该书成书年代、作者、篇幅、主要内容、学术影响、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版本流传情况,以及此次整理所采用的底本和校本,以便于读者使用。
全书的编纂历时5年,从资料普查、编纂设计、确定体例、选目、选本、校勘、标点至成书,自始至终得到了各位学术顾问、各位审定专家的细心指导和热情关注,他们对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保证这部巨著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各位主编、各书的整理者及广大的编辑和工作人员,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辛勤劳动,为这部巨著的问世,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作出了贡献。本书的编纂、出版,还得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学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等单位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次整理由于工程巨大,学术性强,整理、编纂者虽力求减少疏漏,但实际上疏漏还是会有的,本书编委会敬祈海内外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和完善。 全书包括: 一、 医经类:
包含子书:素问 灵枢经 难经本义 类经 内经知要
二、 伤寒类:
包含子书:伤寒类 伤寒论 类证活人书 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注 伤寒贯珠集 长沙方歌括
三、 金匮类:
包含子书: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方论衍义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方歌括
四、温病类:
包含子书:瘟疫论 痧胀玉衡 广瘟疫论 外感温热篇
疫疹一得 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 随息居重订 霍乱论 六因条辨 伤寒温疫条辨 时病论
五、诊断类:
包含子书:脉经 濒湖脉学 诊家正眼 脉诀汇辨 四诊抉微
三指禅 望诊遵经 察舌辨症新法 辨舌指南
六、 本草类:
包含子书:神农本草经 雷公炮炙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汤液本草 本草备要 得配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七、 方书类:
包含子书: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普济本事方 济生方 世医得效方 医方考 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 重校汤头歌诀 串雅内编 串雅外编 串雅补
八、 内科类:
包含子书:素问玄机原病式 宣明方论 内外伤辨 脾胃论 兰室秘藏
医学发明 阴证略例 十药神书 内科摘要 杂病证治准绳济阳纲目 痰火点雪 症因脉治 理虚元鉴 傅青主男科 金匮翼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医醇賸义 血证论 中风斠诠
九、 外科类:
包含子书:刘涓子鬼遗方 卫济宝书 外科精要 外科精义
外科理例 解围元薮 疮疡经验全书 外科启玄
外科正宗 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 外科证治全生集 疡科心得集 外科真诠 疡科纲要
十、 伤科类 :
包含子书:理伤续断方 跌打损伤妙方 正体类要 伤科汇纂 伤科补要
救伤秘旨 救伤秘旨续刻 伤科大成
十一、妇科类:
包含子书:女科万金方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妇人大全良方
济阴纲目 陈素庵妇科补解 傅青主女科 达生编 妇科玉尺 女科要旨
十二、 儿科类:
包含子书: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婴童百问
幼科发挥 幼科铁镜 幼幼集成 幼科释谜 遂生编 福幼编
十三、 五官科类:
包含子书:原机启微 银海精微 秘传眼科龙木论 审视瑶函
目经大成 尤氏喉科秘书 经验喉科紫珍集 咽喉 脉证通论 重楼玉钥 白喉全生集 口齿类要
十四、针灸类:
包含子书:针灸甲乙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资生经 十四经发挥 针灸聚英 奇经八脉考 针灸大成 厘正按摩要术
十五、 养生类:
包含子书:十问 合阴阳 天下至道谈 素女经 养性延命录
新刻奉亲养老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类要 饮膳正要 遵生八笺 内功图说
十六、医论医话、医案类:
包含子书:医论医话(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 医贯 医旨绪余 质疑录 医学真传 医学读书记 医学源流论 重庆堂随笔 冷庐医话 医原 存存斋医话稿 西溪书屋夜话录 名医类案) 医论医话(寓意草 临证指南医案 古今医案按)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十七、 综合类:
包含子书:诸病源候论 华氏中藏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医学启源
洁古家珍 儒门事亲 洗冤集录 卫生宝鉴 此事难知 丹溪心法 脉因证治 玉机微义
证治要诀及类方 明医杂著 医学纲目 医学正传 韩氏医通 赤水玄珠 医学入门 古今医鉴 万病回春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医宗必读 医门法律 增补病机沙篆 证治汇补景岳全书 石室秘录 辨证录 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 医方一盘珠 医碥 兰台轨范 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 杂病源流犀烛 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 理瀹骈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中华传世医书》震撼上市,得到了权威专家、医学界泰斗及领导们高度赞赏和题词祝贺!
全书主编:何清湖(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序言:颜正华(首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永炎(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推荐:王国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曹正逵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主任医师)。
一、本套丛书规模及定价:
本套丛书共分48册,每册950余页共46000余页,2850印张,豪华精装,皇家气派。定价:28988元/套。
二、本套丛书读者对象:
本套丛书外带两个实木盒子包装,可摆放办公室或者家里直接当做书架使用,也是收藏赠送的最佳礼品,尤其适合各类各级图书馆资料室,各类中医院综合医院图书馆资料室收藏,中医专业人士和爱好者阅读收藏使用,各类中医药产业相关人士,各类中医行政管理领导办公室,各类国学爱好者,各类海外华人和热爱中华文化的收藏者阅读者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