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护理学基础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21:34: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居室环境:1、病室安静、通风 切忌对流风 2、病室温度、湿度 18-20℃ 3、病室整洁、阳光充足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取。”“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 。 “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第二节 情志护理

教学目标:

识记:1、下列术语:祝由,以情制(胜)情(相制),移情,顺情从欲。2、情志护理的原则。

理解:1、情志护理的方法。2、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应用:分析病例,制定正确的情志护理方案。 一.情志护理的原则

1、诚挚体贴,一视同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2、观察了解,因人施护:老年人,妇女,小儿,手术病人3、避免刺激,稳定情绪:语言、环境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1、情志正常,脏气调和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二)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1、保持乐观情绪2、避免七情过激 二、七情致病与治病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 说理开导法 “告知以其败”:是向患者指出疾病的性质、原因、危害,病情的轻重,引起患者对疾病的注意,使患者认真对待疾病,既不轻视,也不畏惧恐慌。 “语之以其善”:告知患者只要与医护人员配合,及时治疗,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导之以其所便”:告诉患者调养和治疗的具体措施。 “告之以其所苦”:指帮助患者解除消极的心理状态,放下思想包袱,克服内心的苦闷、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 (二)移情易性法

又称转移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注意力,以解脱不良情绪的方法。 “祝由”: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方法。又称“移情变气”。 (三) 以情胜情法

又称情志制约法,指以一种情志制约另一种情志,以淡化或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四) 释疑解惑法 (五)发泄解郁法(六)暗示疗法(七)顺情从欲

第五节 病症后期调护

教学目标:识记:1、能准确复述病证后期调护的内容2、食复、劳复

应用:能根据本堂内容,对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制定出病证后期护理方案。 一.防止因风邪复病:扶正助卫(补益脾肾,日光晒浴);谨避风邪 二.防止因食复病:(合理施养;注意忌口)

食复:指大病初愈,脾胃尚虚,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者。

病后初愈者饮食的基本要求:1.要根据体质的不同、身体恢复的程度、疾病的不同等辨证施养。2、予易消化饮食,食物须烂煮去油,务求清淡,且须少量递进,以防胃弱不化,宁可

少食,切忌贪多强食。3、注意洁净卫生。 三.防止因劳复病

劳复:指大病初愈,因精神疲劳或形体劳倦及房室不洁引起疾病复发。 四.防止因情复病 五.防止因药复病

第六节 预防护理(治未病【同第三章】)

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可扶助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第六章 中医用药护理

一、煎药用具

1.合适用具:陶瓷罐、瓦罐、砂锅;搪瓷锅、玻璃杯、不锈钢 2.禁忌用具:铁、铜、铝、锡等容器 二、煎药用水

1.水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纯净水。共同点:澄清、洁净,矿物质少。 2.水量:方法1:每1g药+约10ml水。(其中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30%留待第二煎。) 方法2:第一煎加水至漫过药物3—5cm,第二煎加水至漫过药物2—3cm。 注意:一次加足为宜

3.泡药: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把药材泡透,时间因药材而定。

4.泡药时间: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浸泡60分钟;复方汤剂煎前浸泡30—60分钟。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三、煎药火候和时间

1.火候:先武火后文火。不宜频繁开盖,忌沸水煮药。一般采用两煎法。 2.两煎的原因:第一煎、第二煎70%~80%的有效成分已经被煎出,第三、四煎余下的20%~30% 3.煎药时间:清热解表药: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0分钟;

滋补药: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有毒性药物:久煎 60—90分钟 一般复方: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 4.特殊药物的煎煮法

先煎:多泥沙(灶心土、糯稻);贝壳矿石类(石决明、牡蛎);质量轻(芦根、玉米须);有毒类(附子、乌头、半夏)

后下:芳香、易挥发类(薄荷、木香、砂仁、白豆) 包煎:粉末类、含绒毛类(旋覆花、滑石、车前子、海金) 另炖:贵重药(人参、鹿茸、羚羊角、犀角)

烊化: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鸡血藤、蜂蜜、饴糖) 磨汁:犀角、羚羊角

冲服: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 泡服:番泻叶、胖大海、菊花 四、给药时间

1.子午流注(人体气血盛衰):心脏:午时最强,子时最弱。肾胀:酉时最强,卯时最弱。 2.选择用药时间:降药用于降时;升药用于升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阳药用于阳长之时 3.确定用药时间:一般疾病分次口服给药,一日量分2—3次

消导药:饭后服; 健脾药:饭前服;安神药:睡前半小时服; 滋补药:空腹服 急性热性病:采用频服法,可2小时服一次。 平喘药: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用。 治咽喉疾患药:不拘时间多次频服,缓缓咽下。 润肠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止泻药:及时给药,按时服用泻止停药。 调经药:经前与经期服用不同的药物。

五、辨 时 给 药 法 教学目标(应用):能根据辨时给药的理论因人制宜为病人实施用药护理。 辨时给药法:是在昼夜周期中,在人体生命节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方药性能、病位所在脏腑的节律特性,选择符合生理节律的服药时间,从而激发相应的生理机能,顺应时间节律与生命节律的和谐,以达到提高药物效应目的的一种服药方法。 常用辨时给药法

(一)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的方药

1、补益阳气类方药宜清晨上午服用2、发汗透表药宜于午前服用3、催吐药宜于清晨服用 4、行气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

(二)宜于午后至夜间服用的方药

1滋养阴血药宜于夜间服用2安神药宜于夜卧时服用3泻下药宜于午后或暮夜服用 (三)定时发作性疾病宜发前服用 治疗疟疾的恶寒发热,宜在发作前服。 (四)按经脉气血流注节律辨时给药

第二节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教学目标:识记:1、以下概念: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2、能准确复述汗法、下法、温法、补法的护理要点。 理解:以上用药方法的原理及禁用要点。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每一种治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随病情变化而相互配合使用。 一、汗法及护理*

(一)定义: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1、解表:表寒、表热。2、透疹:通过发散,以透发疹毒。如麻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3.祛湿:外感风寒而兼有湿邪者,风湿痹证。4.消肿: (三)护理: 1.饮食宜忌。(宜清淡,忌黏滑、五辛、酸性食物和生冷食物。) 2.汤药煎煮、服用方法(武火快煎热服);助汗护理(加盖衣被)。 3.观察生命体征及出汗情况(微微汗出为最佳,忌大汗)。

4.防复感。5.防止“闭门留寇”6.要因人因时而发汗。7.防止汗出太过。 8. 注意不可妄汗(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 二、吐法及护理

(一)定义: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二)护理:

1.暂禁食。服药应小量渐增。2.服药应中病即止。3.吐而不止者的护理措施。P76 4.孕妇慎用或忌用。 三、下法及护理* (一)定义:

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 (二)护理:

1. 药宜空腹温服;以邪去为度,中病即止。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排泄物的质、量、色、味等。

3.注意适应症,服寒下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之品。 4.服温下药食宜温热性味之品。

5.服润下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四、和法及护理 (一)定义: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三)护理:

1.注意饮食要配合药物。(小柴胡汤:忌食萝卜,因方中有人参) 2.服调和肝脾药时应配合情志护理。 五、温法与护理* (一)定义:

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

(二)适应症:

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之证。温法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之区别。 (三)护理:

1.应辨别寒热真假,三因制宜。2.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护理均以“温”法护之。 3.服温中祛寒药,应在服药后饮热粥少许,并避免外感。4.灵活应用给药方法。 5.注意病情观察。 六、清法与护理 (一)定义:

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可适用。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 (三)护理:

1.环境护理。 2.饮食护理。3.凉服或微温服4.服药后需观察病情变化。 5.注意事项(苦寒药物)。孕妇忌用 七、消法与护理 (一)定义: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 (二)护理:

1.要根据其方药的气味清淡、重厚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饱,婴幼儿应注意减少乳食量,必要时可暂时停止喂乳。3.加强病情观察。

4.汤剂宜在饭后服用。与西药同服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不与补益和收敛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5.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年老、体弱者慎用;脾胃虚弱、无食积者及孕妇禁用。 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

搜索更多关于: 中医护理学基础1 的文档
中医护理学基础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ns50tyab5136q5shr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