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结构 三、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 推介分享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学生推荐的方式,采用QQ投票确定最终的导读篇目。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活动选人和推介流程的把控 重点:1、篇目推荐与分享
2、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教学内容:
期中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推介分享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期初推荐作品中的一篇作为分享目标,并制作好PPT课件或WORD电子文档,计算一次平时作业。分享活动人选采用微助教系统的“随机点名”功能抽取。
第十章 导读篇目7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重点:1、作品的思想内涵
2、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结构 三、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 导读篇目8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5
难点:对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重点:1、作品的思想内涵
2、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结构 三、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导读篇目9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重点:1、作品的思想内涵
2、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结构 三、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十三章 影视欣赏
教学目的和要求
观看影片,课后完成一篇“观后感”的写作。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纪律管理、时间调控 重点:1、观看影片
2、交行作业要求
教学内容:
采用直观的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完整的影视欣赏,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一篇“观后感”的写作,并交行好写作要求,计算一次平时作业。
第十四章 导读篇目10
教学目的和要求
6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重点:1、作品的思想内涵
2、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结构 三、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 书评交流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学生自愿的方式,将课外完成的读书心得在课堂上进行集中交流。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交流环节及纪律的把控 重点:1、书评交流
2、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教学内容:
期末在课堂上进行一次书评交流活动。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网络或其它方式学习上书评的写作,选择一部自己读过的作品写作书评,自愿上台进行交流。
第十六章 期末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行期末考查。完成一篇质量较高和文学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教务系统录入学生成绩 重点:1、阅卷评分
2、期末成绩汇总 3、填报试卷分析等表册
教学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期初推荐作品中的一篇,结合期中在书评交流阶段掌握的写作知识,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文学评论的写作,用A4约打印上交。
7
五、主要教学方法
1、重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教师导读为指引,以广泛阅读为基础,以分享交流为手段,以评论写作为目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期初的篇目推荐、期中的名篇分享、期末的书评交流、课程考查以及课学测验互动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融入到学习。
3、建立网络课堂,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材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利用手机或网络进行阅读及进行读书交流分享。
六、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形式:开卷考查。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的计算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平时作业占10%,平时测验占10%,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不指定教材 参考书目
王明远:《中外名著导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于良春:《大学生中外名著导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制 定: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文禄林 审定人:文禄林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