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暑假古诗文20练
第一练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 )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 )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已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1.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
⑴第①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如履薄冰 B.日薄西山 C.门衰祚薄 D.厚今薄古 ....
⑵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 )内。(2分) 甲:少顷,贼( )趋西场 乙:贼( )不敢遁
A.遂 B.果 C.终 D.则 ⑶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荼毒生灵 B.网开一面 C.津津乐道 D.如出一辙 ⑷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 。(3分) 2.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
3.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⑵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4.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3分)
1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⑵上联: 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5.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 ,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 。(2分)
第二练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2.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3.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第三练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曰:.?陛下屡发德音,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极谏。壬辰诏书,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以备询问,此则..五帝之盛德也。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所上封皆寝不报。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 ...
?今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于杼轴。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诘。官乱职废,将惰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民不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陛下,茹毒饮痛,穷而无告。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麦不登,则易子咬骨矣。陛下不以....
2
此时厉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术,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 .
?今天下唯朔方、陇西有吐蕃、仆固【注】之虞,邠泾、凤翔兵足以当之矣。自此而往,东洎海,南至番禺,西尽巴蜀,无鼠窃之盗,而兵不为解。倾天下之货竭天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居安思危自可厄要害之地俾臵屯御悉休其余以粮储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上不能用。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独安。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年五十三,谥曰宪。
及喜鉴拔后进,如梁肃、高参、陈京、齐抗皆师事之。性孝友。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
(取材于《新唐书》)
【注】仆固:漠北的少数民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 钳口:闭口不言 ..B.长安城中,白昼椎剽 椎剽:杀人劫财 ..C.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 颙颙:充满期盼 ..D.及喜鉴拔后进 鉴拔:区别对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 B.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 ..陛下不以此时厉精更始 民不敢诉于有司 ..C.此则五帝之盛德也 D.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 ..则易子咬骨矣 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
然而近来陛下虽然能容忍他们的直谏,却不采纳他们的意见 B.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
掌握兵权的人只宿于馆驿,横行于街头,欺压奴婢,鱼肉百姓 C.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百官互相诋毁攻击,如同滚沸的粥、纷乱的麻 D.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 陛下岂能对改革犹豫不决,难以舍弃旧制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独孤及任左拾遗,上书陈事,先扬后抑,直陈皇帝治政之弊,显其忠直之节。 B.朝廷长期征战,十年不息,百姓不能安于生产,以至于财力耗空,陷入困境。 C.朝廷吏治混乱腐败,老百姓犹如茹毒饮痛,过着困苦不安、求告无门的生活。 D.独孤及任舒州刺史时发生灾荒,邻郡人死亡十分之四以上,而舒人生活安定。
6.请结合文中独孤及的志向,谈谈你对“立志”的认识。(6分)
3
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也谈到了“志”。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有志矣,
① , ② ,亦不能至也。”(2分)
第四练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
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⑵“菊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各句中“菊花”与本诗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句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唐〃岑参《送蜀郡李掾》) B.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宋〃陈与义《感事》) C.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宋〃戴复古《西江月》)
D.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E.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近代〃弘一《清平乐〃赠许幻园》)
⑶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诗人常用?鹰??雁?的形象抒发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① , ② ?之句,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雁过也, ③ ,
④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也有? ⑤ ,鱼翔浅底, ⑥ ?的描写。
第五练
(一)
司徒北平王家,猫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有二子饮于死母,其鸣甚哀。其一方乳其子,若闻之,.起而听之,走而救之。衔其一臵于其栖,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其子然。噫,亦异之大者也。夫猫,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