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鞍山市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40: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静谧(mì) 吝啬(sè) 贮蓄(chú) B.应和(hè) 肥硕(shuò) 着落(zhuó) 莅临(wèi) C.粗犷(guǎng) 棱镜(líng) 冷冽(liè) 暖和(huo) D.澹澹(dàn) 竦峙(sǒng) 发髻(jì) 高邈(miǎo) 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5.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洵职(xùn) 滑稽(jī) 烧灼(zhuó) 哄堂大笑(hǒnɡ) ....B.慷慨(kǎi) 干涸(hé) 狭隘(ài)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附和(hé) 恍惚(huǎnɡ) 粘轻怕重(niān) ....D.鄙薄(báo) 琢磨(zhuó) 抽噎(yè) 参差不奇(cēn cī)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

(3)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

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李商隐《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思里;它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牵挂中。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震荡,归鸟进人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普遍“手不释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校园也出现了“手不释机”的电子阅读群体,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我校打算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走近校园低头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希望全面了解校园“低头族”的实际状况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请你帮助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写出四个调查问题。

(2)你们班打算围绕“阅读电子读物的利弊”展开一次讨论会。你认为纸质阅读有着电子读物无法替代的一些优势。你打算在讨论会上如何陈述自己的想法?请写一写。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_______) .(2)其阴逾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

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文章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

2)文段④画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 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

(注释)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5)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12.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3)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4)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5)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6)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7)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鞍山市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zi3294291is530855j3blzb1bwa600hq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