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良内化的先进经验才更具有生命力
开原三中 于泽光
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来说是刚性需求,它的意义不必赘言。但说起课改,总让人想到“冷、热”这两个字。经常会有一种课改经验迅速地“热”遍全国,过了一段时间,又迅速“冷”寂下去,此起彼伏,循环不已。很多学校学得快丢得也快,是因为没有经过改良提炼、没有经过教师的思考内化,外地的教学模式和经验没有成为教师的个人认知,最后终归要回到习惯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中去。所以,不是本土化的东西,不经过改良是没有生命力的。
基于这一点,我们开原三中确立的教改理念是立足于改良先进的教学经验,使之符合开原这一小城、三中这一大校的基本特征,让它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一、广泛学习,兼收并蓄。
就像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文明的繁荣兴起一样,学习和吸纳其它的国家地区的文明都是它最基本的方式。因此,我校采取不同的方式,广泛的学习外地先进的课改经验。校长、副校长、老师先后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凤城六中、盘锦田家中学等地学习。校内则组织教师系统地阅读分析与这些地区教学模式相关的文字资料,解读其背后的理念及其价值追求,以期对课堂教学改革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门
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三六”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此外,还有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讲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济南洪楼中学导学模式等等。从中不难看出课改的实质是从传统的认识论中走出来,而回归到课堂本真的意义世界中去。
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正如这个世界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对于那一地区、那种学情来说,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那种成功不可简单复制。我们要做的不是随波逐流、使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独立思考,从中学习能够为我所用的东西,把它改良成为一个系统的、符合三中学情特点的课改方案。而这个方案还必须是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思考内化、真正理解接受的东西。
为此,我们采取观看录像课、专题分析研讨、比较提炼甄别等多种方式,提取各地教学模式中精华的部分,剔除其不适合三中学情的部分。如预习时解决浅显的问题不重要、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才
更重要;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放任不可取、在教师主导之下促进问题地提出与解决才可取;在教学手段上滥用多媒体使课堂流于形式不正确、实实在在的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才正确。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这就需要一个大体可以遵循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明确的教学重点、鲜明的教学难点、突出的主体意识、师生互动 、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知识与能力携手、教学进程波浪发展等与我们提炼的各地教学模式的精华结合在一起,来创设一个符合教育规律以及三中师情、学情的具有学校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而这种经过改良的教学模式因为适合本土特征,将更富有实效性和长久的生命力。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产生的过程,也是三中一线教师对各地教学模式学习、分析、思考、整合的过程。那么,怎样引导教师、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是教学校长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很多教师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多年,对旧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新课改的成败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在此期间,我们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据研究分析,一所学校真正擅长和热爱教研的教师,通常只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我们首先支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再由他们去帮带其他的教师学习领悟、更新观念。
为了做到“以师为本”,在教学管理上,我用关注代替威严,倾听代替命令,用引领代替控制,用情感沟通代替批评指责,营造一个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平等、团结的组织氛围。用尊重去影响感染教师们,让教师乐意站在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经过改良,我们创建了三中自己的“问题·新解”高效课堂模式。先由教师设计学案,预设问题,明确目标及重点难点;再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基础,质疑问题;经过问题碰撞,生成新的问题;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共同解决或教师点拨解决。
这一模式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认为是学生质疑的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习惯了被动的顺从接受,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这种结果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完全背离的。教学的根本是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说明这个道理。李政道博士曾说“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而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因此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尤为重要。而我校“问题·新解”高效课堂模式正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佳方式。这也将影响一个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一、 付诸实践、内化完善。
2011年10月教学模式雏形初具;11月28位实验教师用该模式上公开课;12月集中课评研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学科的实验教师对“问题·新解”高校课堂模式的解析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老师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