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刘璇 周次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2 总课时数 课 型 新授 29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教学目标 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并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一、 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毽子每个1元,皮球每个2元,跳绳每根3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问题。 引导: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能自己解决吗? (2)启发验算 引导:每根跳绳3元,用除法算出36元可以买12根。那你们的答案对不对呢?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36元,他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们算出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导学生尝试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65元,可以买几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这个结果算得对吗?你能验算吗?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想法:每根跳绳3元,21根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提问: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3.比较方法。 。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怎样算,然后独立完成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求出结果。 交流:这里是怎样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板书验算的过程。 二次备课 提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三、课堂练习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说除法验算时的注意学生独立完成。 事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学生看图读题。 学生交流讨论。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小结:在对除法进行四、课堂小结。 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全班交流评价。 如果有余数,还要再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验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课后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