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诊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7 15:51: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

14.A D E 答案分析: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亦反映病情轻重,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

15.A B C 答案分析:唾为肾之液,亦与脾胃相关。故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常与肾、胃功能失调有关。唾多而粘,多因胃中积冷、宿食、湿停等,致胃气上逆而多唾。

16.A B D E 答案分析:“疖”的特点是:患处形小而圆,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而麻木或发痒属“疔”的特征。

二、词语解释

1.轻度失神的表现即神气不足,又称少神。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怠,动作迟缓。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不畅之证。

2.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见于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意识不清,不能言语,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都属假神的表现。

3.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但因禀赋等原因可形成偏白、或偏黑、或偏黄、或偏红、或偏青等差异。

4.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而相应变化的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变化,也会有所变化。此外,因职业、劳逸、情绪、运动等导致面色的短暂改变,亦属客色范畴。

5.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属实热证,因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

21

6.小儿囟门下陷者,称为“囟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 7.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或后天精气亏虚,或为邪气所伤而致。 8.中医眼科将目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与五脏相对应,称为“五轮。即瞳神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目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眼睑属脾,称肉轮。根据五轮变化可推测所对应之脏的病变。

9.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气壅滞气血而成。

10.为外感时邪所致皮肤出现的水疱。其形椭圆,表浅易破,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疤痕。属病情轻浅的一种传染病。

11.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为白赔。其特点是高出皮肤,晶莹如珠,根部肤色不变,擦破流水,多分布于颈项胸腹,偶见于四肢,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12.关,指风、气、命三关;甲,指甲。小儿食指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13.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14.阴囊内有肿块,卧则入腹,立则入囊,时有时无,出没如狐,有胀痛者,名“狐疝”。

15.肛门内外周围有物突出,可兼疼痛,称为“痔”。溃烂流血、流脓,即为“痔疮”。其生于肛门齿线以外者,称“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内者,称“内痔”;内外皆有,称“混合痔”。

16.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者,为“戴眼”,见于惊风、痉厥及癫痫等。 三、填空题 1.神的得失有无 2.神气充足的表现

22

3.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 4.萎黄

5.痰壅气逆的肺实证 6.气郁痰结,情怀抑郁 7.疳积 8.苦笑面容 9.横目斜视 10.鼻渊

11.烂乳蛾(或烂喉痧) 12.肺胃热壅 13.麻疹 14.舌质和舌苔 15.气血两虚

16.裂纹中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17.脾虚湿盛 18.胃气挟邪气上蒸 19.见底、不见底 20.热退津复 21.白▲

23

22.鼻鼽 23.清稀无臭 24.石淋 四、简答题

1.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所谓望神,即医生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就能对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谈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

2.答: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得神的表现是:目光明亮,精彩内含,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3.答: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不仅心之华在面,其它脏腑之精气,也通过经脉而上荣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孔)窍。”这说明面部色泽与脏腑气血具有内在联系,五脏应五色是:肝青、脾黄、心赤、肺白、肾黑。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之所在。

4.答: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正常的面色,不管什么种族肤色,都应是光明润泽。常色随着时间、气候、环境以及个体特征等的变化而变化。

5.答: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的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属于个体特征,各人的面色可以是不一致的。“客色”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就叫做客色。

6.答:病人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多属预后良好。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称为“气不至”,多属预后不佳。

24

搜索更多关于: 中诊习题 的文档
中诊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iay9vcmo44p5c1brk0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