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6:52: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思考

心理健康既是指一门科学,也是指一种实践活动,又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当代激昂快速的生活节律,既锻造了人们的进取心、耐力和韧性,同时也必须付出高昂的心理代价。对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而言,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种威胁。况且,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还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问题,诸如: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对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情感强烈却缺乏稳定性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2?。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关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况分析

大学生对时代具有更敏感的触角且自身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全国数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的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上升趋势?3?。2005-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连续对在校学生所

做的心理测试发现,2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05级的潘扬完成的一项在北京8所重点大学实施的有关重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90名大学生中,从情绪方面看,有近2/3的大学生保持充满激情或平和的情绪,但是仍有1/3的人处于郁闷无聊、迷茫的情绪中。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4?。2010年10月在中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4734名大一新生进行了SCL-90心理普测,普测结果显示其中12.5%的学生呈现出异常?5?。2008-2011年,我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测结果显示,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学生的呈现出心理问题,从2008年到2012年,一共有2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休学一年,1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退学。根据统计,目前大学生退学的人数中,约50%是因心理问题而退学。

二、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问题

长期学生工作经验发现:一些刚入大学的新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在与同学、老师交往、适应环境、自我认识等方面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适应,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失落感和茫然感。连简单的劳动都不愿从事,衣服找人洗、被子请人洗。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也同样表现在困难大学生身上,困难学生家长感到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已经很觉

得对不起孩子,作为一种补偿,不让孩子干更多的活,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生

活能力依然较弱。丢失毕业证书、户口等事件每年都有发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处理日常事务能力的不足。

面对未来就业制度的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担心受

挫,调查表明困难大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方向感、自信心等方而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受挫折。 (二)人际交往问题

良好的人缘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态。

由于大学生个体在认知、情绪和人格等因素上存在的差异, 导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能妥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调查数据表明,30%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3%的大学生感到\孤独、寂寞\,对与人主动交往,45%的大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6?。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的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业心理问题

在大学,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等都与高中有很大区别,大学的专业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和探索性特点。一些学生未能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以至于经常性考试失败、多门科目

补考甚至陷入退学的境地,导致厌学、焦虑、自卑和缺乏自信等心理状况出现。一些学生虽然明白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但功利性极强,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形成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较大时,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四)情绪困扰问题

大学生处于情感发展最为关键的年龄层次。这一时期的社会情感丰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定。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服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困扰往往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感情用事。多数在校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彼此年龄接近,容易在感情上形成互动,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意志力薄弱,把男女之间的爱情看得过于简单,往往是自讨苦吃。 (五)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激增,求职市场呈现出人才过剩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存在着隐形性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重男轻女\问题严重;部分高等院校教育模式陈旧,学科设置不合理,并且没有形成必要的就业指导体系;一些家庭对子女要求过于严格;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往往难以正确认识自

我;对待就业、融入社会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种种因素相互交织,使相当一部分大学感到巨大的落差和失落,容易由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六)网络依赖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很多人面对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时,另一些人则因为他们在网上的新发现而欣喜若狂,甚至不愿离线。也就是说,有人非常依赖网络,就像赌博上瘾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根据2004年7月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现有互联网网民8700万人,其中1505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7.3%。大学生网络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7?。有的学生说,网上无论何时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有的学生描述,在网上虚拟空间内打游戏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动,很有趣、很刺激,没有包袱,没有压力。可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不少网吧为迎合学生的需要,不断增设种类繁多的新奇游戏,使玩游戏者乐此不疲,一次一次的强化,许多学生逐渐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问题的手段。

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icw9fndu7d82u9zjlx7yogl1itcy00in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