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影响当地村民的出行,阻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大大制约了东风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商品和物资的流通,给当地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副产品资源开发 该路的沿线区域,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阻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老河湾公路的修建,将大大增强了该地区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增加了当地农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加速了劳动力流动,增强了进城务工收入,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将改变长期依靠一产的单一收入的结构。 3、有利于完善全乡公路网结构,增强道路连通性
公路运输是该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目前,公路密度低,道路等级差,连通性不强。该路的建设,将极大改善该地区道路网建设,使沿线村民组融入到全乡公路网结构中。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东风桥村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由原小龙岗、康皮畈两村合并而成,是典型的库区村、山区村,辖30个村民组,现有739户3077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47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而基础设施差是造成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气候条件
项目区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夏雨集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光热资源由南向北递减,气温由地势高向低递增。区域内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在一年之中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全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6℃,大多发生在7-8月份,最低气温-3℃,大多发生在2月。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左右,且集中在5-7月份,大气相对湿度85-90%,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
梅雨、暴雨和夏季高温炎热形成本区公路的明显不利气候,区内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梅雨季节,公路建设应特别注意路基的排水与防护,应设置足够的桥涵构造物,以渲泻洪水,保护路基稳定。夏季高温炎热,地温高、湿度大,路基压实也不易得到保证。
3、地质条件 (1)地层
据安徽省地层区划,本区地层分区属扬子地层下扬子地层分区。线路经过地区均为白垩系,距今0.7-1.4亿年,分布在黑石渡-与儿街-毛坦厂一线以南地区。岩性为紫色或紫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与紫红或灰绿色中厚层砾层、泥质粉岩组成。
(2)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隶属扬子淮地地台淮阳台隆岳西台拱,大别复背斜的核部,附近地区主要断裂有:磨子潭-晓天断裂,西段130-140°,东段EW,表现为岩石破碎,糜棱岩化和硅化现象发育,控制岩浆活动为活动断裂。 (3)土壤
土壤多以黄棕壤、山地棕壤、黑壤为主,河石和山间平畈多为沉积土,水利条件较好,属于以岩浆岩、汪变质岩为主的地质区。 4、水利条件
本项目沿线地表水资源丰富,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保证工程用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