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元古代末第三次变形
该期变形是以早期褶皱轴面为变形面形成的宽缓褶皱,轴面呈北东南西方向。并伴随基性岩脉的构造侵位。
二、盖层构造变形 1、白云鄂博旋回构造变形
主要表现为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变形,本区可识别出三次变形。
第一次构造变形,表现为渣尔泰山群内发育了透入性劈理岩,板理与层理产状一致。板劈理面平直光滑,沿板理面上由新生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等定向组成矿物生长线理。局部泥质岩石中顺层掩卧褶皱发育,且多为顶厚的相似褶皱。
第二次构造变形,表现为以板理为变形面形成的斜列倒转褶皱构造、其褶皱轴已发生弯曲变形,为区内中元古代主体构造形迹。
第三次构造变形,以第二次变形所形成的轴面劈理为变形面形成的叠加褶皱。此次褶皱形态呈宽缓的背向斜构造。
2、加里东构造旋回
受北部大陆的影响及洋壳的俯冲作用形成区内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并产生了数条断裂,这些构造控制了区内地质体的展布,区内石英闪长岩为该期侵入下的地壳造山岩系 。
3、华力西构造旋回
由于西伯利亚断块与阿拉善断块的挤压及北部洋壳的进一步俯冲形成区内呈北东向展布的火山—岩浆岩带。该构造岩浆岩明显加于加里东期近东西向岩浆岩带之上。该岩浆岩带仍为被动陆缘大陆弧岩浆活动。在普查区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断裂构造并伴有闪长岩脉充填。
4、印支期构造旋回
形成北东向—北东东向岩浆岩带和逆冲推伏构造,该次构造岩浆活动是北部洋壳消亡,塔里木板块与华北陆块碰撞的结果。
5、燕山构造旋回
南北方向拉张形成断陷盆地并发生板内岩浆侵位,于侏罗纪形成东西向断陷盆地,隆起区形成正断层也是该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在普查区形成一系列右旋平移断层,对矿体具破坏作用。
13
白垩纪是盆地进一步发展阶段,形成陆相沉积。 6、喜山构造旋回
主要表现为差异性升降运动,体现在地形差异上更加明显。
第三节 岩 浆 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十分发育,表现为分布范围广,活动时间长。侵入岩分布面积约占基岩面积的二分之一。其形成的时代既有中元古代中基性深成岩和浅成岩,又有古生代及中生代的酸性深成岩。岩石大类以花岗岩类为主,但多由数种岩石类型构成复杂深成岩体或深成杂岩体。其岩浆活动的演化形式表现为:从老到新由基性至中酸性到酸性演化。岩体的产出状态表现为:吕梁期和印支期多为岩株状,而华力西期则以岩基居多(见表2-2区域侵入岩一览表)。
表2-2 区域侵入岩一览表
时 代 中生代 古生代 侵 入 岩 期 次 印支期 晚 华力西期 早 代 号 γ51 γ43 γ41 δ22 元古代 吕梁期 υ22 βμ22 主 要 侵 入 岩 名 称 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花岗岩 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中细粒闪长岩 中细粒辉长岩 辉绿岩 一、元古代侵入岩
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侵入于古元古代地层中,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普遍发育眼球状、片麻状、糜棱片状构造。以辉绿岩、中细粒辉长岩、闪长岩为主。
二、晚古生代侵入岩
晚古生代,受北部地质体的俯冲、碰撞作用,区内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北东向的巨型复式深成岩基带斜跨全区分布。
晚古生代华力西早期侵入岩以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以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为主。
14
三、中生代侵入岩
中生代印支期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岩体总体展布与区域构造一致,亦为北东向展布,形成以酸性岩为主的一套钙碱性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以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为主;花岗闪长岩为次。
四、脉岩
区内脉岩分布广泛,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脉岩均有出露,以华力西晚期最为发育,其次为印支期。
脉岩分布不但与构造关系密切,而且其岩石类型亦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脉岩由老至新愈趋复杂(见表 2-3区域脉岩一览表)。
表 2-3 区域脉岩一览表
时 代 印支期 华力西期 加里东期 主 要 岩 性 煌斑岩脉、辉绿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岩脉、霏细岩脉、石英脉等 花岗岩脉、花岗伟晶岩脉、辉绿玢岩脉、石英斑岩脉等。 辉绿岩脉、辉绿玢岩脉、微晶闪长岩脉、细晶花岗岩脉等。
第四节 区域矿产
区内目前发现的矿产多为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矿种有金、铜、铅锌、铁、锰、钨、砂铂、白云岩、萤石、水晶、池盐等。现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金矿、铁矿、铅锌矿、冶镁白云岩矿、萤石矿、湖盐矿等。
区域上,该区为一贵金属—多金属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带。带内金、银、铅锌、砷、锑、汞等金属元素反映出了高的变异系数、高异常衬度、大的异常范围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强地球化学障碍作用下的地球化学反映,为该区金矿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地球化学前提。1997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院对区化异常进一步检查时,发现了珠拉扎嘎金矿,是本区地质找矿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无疑对今后在本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矿床成因、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重要信息
区内金矿床及其它内生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巴彦诺日公
15
—巴音希别一带,其成因类型主要为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容矿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碳酸盐岩和含钙质碎屑岩类;控矿构造以北东向断裂或裂隙为主,部分赋存于北西向裂隙中,由此可见,区内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以及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是今后地质找矿的重点地段。
第五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 1:200000区化异常特征
As28异常位于巴彦诺日公东北朱拉扎嘎毛道一带。异常总面积为126km2,呈等轴状,为Au、Ag、Cu、Pb、Zn、Sb、Bi、Hg、W、Mo、Be、Li、Co、Fe2O3等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大部分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好,反映了该地球化学作用下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该异常中,Au峰值为17310-9,面积达361km2。单点样分析Au峰值达170310-9,面积缩小至20km2,指示了异常存在且靶区缩小。
2、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
为了进一步缩小靶区,寻找异常源,在As28异常区内又进行了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出现了以Au为主,伴生Ag、Cu、Pb、Zn、Sb、Bi、Mo等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在朱拉扎嘎一带Au异常强度最高,规模最大,出现了多个浓集中心,峰值最高之三处分别为380310-9、270310-9、150310-9。在峰值380310-9处发现了朱拉扎嘎金矿,其它几处发现了金矿化脉。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