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武钢三中命题教师:张志凯 审题教师:张华中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3日下午14:00—15:30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合理的历史信息是: A. 古代的人主要是吃肉的 B. “神农氏”是被神化了的一个人 C. 古代的人口增长得很快 D. 农业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由此来看:
A. 这一时期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B. 手工业内部有森严的等级 C. 天子的手工业可以处理所有材料 D. 这一手工业只为天子服务
3.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这说明当时 A. 商人地位堪比国君 B. 大商人的实力雄厚 C. 商业成为百业之首 D. 子贡是最有钱的商人
4.《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究其根源在于: A.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B. 劳动者更关注私田 C. 井田制度日趋衰落 D. 国君权威一落千丈
5.《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下列关于汉初商人们状况说法不准确的是 A. 不能穿华衣坐豪车 B. 赋税负担十分沉重 C. 子孙后代不能当官 D. 一直面临严苛压迫
6.《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为“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床上的装饰为“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是由于 A. 汉代社会等级色彩并不明显 B. 焦仲卿家经济实力十分雄厚 C. 汉代服饰的规制相当的复杂 D. 汉代的纺织业有较大的发展
7.曲辕犁出现于唐代,但从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直到本世纪在我国依然大量存在这种犁耕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辕犁是犁耕技术的巅峰 B. 曲辕犁出现之后农业技术不再进步 C. 这种现象符合我国的国情 D. 落后的小农不懂得使用农业新技术
8.两宋时期,江南地区修筑圩田相当普遍。圩田就是筑堤拦水,开发低湿地块作为耕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 B.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结果 C. 南方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 D. 运河开通促进南北方交流
9.1562年纽伦堡首版的《山间邮车》记载:“东方瓷器的输入,迅速地使欧洲金银库存空竭,因为欧洲商人必须用金银币来偿付亚洲瓷器的输入,贵重金属外流的情况在整个欧洲都存在”。据此可以判断 A. 当时东西方民间贸易繁荣
B. 瓷器为中国赚取贵金属做了贡献 C. 欧洲各国人民都喜欢瓷器
D. 贸易的结果是欧洲金银价格猛涨
10.赵德馨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中写道:“进口纱价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洋纱来织布比较合算。……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这表明 A. “纺”与“织”正在分离 B. “织”与“耕”正在分离 C. 我国自然经济已基本解体 D. 更多的人选择了抵制洋货
11.1920年时,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这主要是因为
A. 企业家缺乏经验,建设不力 B. 辛亥革命的反封建斗争不彻底 C. 生产发展太快导致产品积压 D.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战争结束了
的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少奇曾设想:实行农业社的个人负责制,增强地方和企业的自治权,增加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允许私人办工厂,开放和利用商品自由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设想先后进入操作实践 B. 简政放权是当时的发展趋势 C. 私有制随即基本上被消灭掉 D. 刘少奇的设想不太符合国情
13.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下面这首诗在某个时代很具有典型性:“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勿笑,中国人多力量强!”由此判断 A. 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写打油诗 B. 人们很快就将面临艰苦的生活 C. 手工操作是炼铁炼钢合理选择 D. 人口的优势将使我们战胜一切
14.据《国史札记》记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邓小平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此时中共中央 A. 讨论是否改革开放 B. 准备开始改革开放 C 加速推进改革开放 D. 决心不再改革开放
15.80年代初,人们这样描述青岛电冰箱(海尔)厂:“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该厂当年亏损147万元。这说明 A. 当年的劳动管理很弹性 B. 当年很容易弄到手榴弹 C. 对上班时间的规定很短 D. 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16.1991年4月20日《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由此看来 A. 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姓“资” B. 改革措施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 C. 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构成部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