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探索规律 出示:例4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教师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P30/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P32/5—7
【教学后记】
【相关链接】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是德国最伟大,最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以他的数学成就来说,很少在一门数学的分支里没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高斯的祖父是农民,父亲除了从事园艺的工作外,也当过各色各样的杂工,如护堤员、建筑工等等。父亲由于贫穷,本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母亲在三十四岁时才结婚,三十五岁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他手巧心灵是当地出名的织绸能手,高斯的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有机会就教育他,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 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下的算式:1+2+3+4+……+98+99+100=?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5050,而其它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原来: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
前后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50对和都是101的配对了即101×50=5050。
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例1,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点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口算卡片
50×70= 12×58= 40×5= 11+7= 4+25= 70×50= 8×125= 5×*40= 7+11= 25+4= 2、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5 × 4 = 20 因数 因数 积 二、 教学实施 1、
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
接?(4×25=25×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
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5)×2 方法二: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5)×2=25×(5×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6)×10()15×(6×10) (125×80)×3()125×(80×3) (12×25)×4()12×(25×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
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