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 5:11: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重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探索规律 出示:例4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教师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P30/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P32/5—7

【教学后记】

【相关链接】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是德国最伟大,最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以他的数学成就来说,很少在一门数学的分支里没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高斯的祖父是农民,父亲除了从事园艺的工作外,也当过各色各样的杂工,如护堤员、建筑工等等。父亲由于贫穷,本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母亲在三十四岁时才结婚,三十五岁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他手巧心灵是当地出名的织绸能手,高斯的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有机会就教育他,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后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 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下的算式:1+2+3+4+……+98+99+100=?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案5050,而其它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后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原来: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

前后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50对和都是101的配对了即101×50=5050。

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例1,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点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口算卡片

50×70= 12×58= 40×5= 11+7= 4+25= 70×50= 8×125= 5×*40= 7+11= 25+4= 2、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5 × 4 = 20 因数 因数 积 二、 教学实施 1、

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

接?(4×25=25×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

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5)×2 方法二: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5)×2=25×(5×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6)×10()15×(6×10) (125×80)×3()125×(80×3) (12×25)×4()12×(25×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

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8ud5fzov76vac3ljxx41z4g1sgjh0184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